为保证棉花生产质量,我国推行“公证检验”。按照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的统一部署,每年棉花收获季节,全国多地的纤维检验人员就会奔赴新疆,开展监管棉入库公检。

本季棉花公检,四川省市场监管局精心组织了由89人组成的“强大阵容”,他们像逆向而行的候鸟,飞往离家近3000公里的新疆,承担起监管棉入库公检工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川观新闻记者 刘佳

新疆是重要的棉花产区。如何保证每一朵棉花的质量?我国推行的“公证检验”,是重要且有效的手段。

本季棉花公检,四川省市场监管局精心组织,出动了由省纤维检验局,南充、遂宁、眉山、资阳、凉山等市州纤维检验所共89人组成的“强大阵容”。“我们公检每一批、每一包棉花后,都会把数据上传到棉花质量公检和交易平台,这是核定新疆棉花产量、落实棉农补贴政策、确定棉花品质等级不可或缺的质量数据,也是政府指导来年棉花种植的重要依据。”说起棉花公检的价值,每一位四川纤检人都很自豪。

来自四川的纤维检验人员在仓库开展棉花公检工作。省纤维检验局供图

公定重量检验

他们是冰天雪地里的坚毅者

2月7日,立春后的四川天气回暖。而3000公里外的新疆,还是冰天雪地。

位于石河子市的新疆兵棉宏泰物流公司,是全疆较大的棉花仓库之一,静态库容达53万吨。高峰时段,仓库每天的接单量超过200车,重量接近1万吨。

每天一早,公检人员在拿到当日检验任务量后,就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检验操作规范进行过磅、条码扫描、加盖验讫章、回潮率测试、加盖回潮率验讫章、品质样品抽取、含杂率样品抽取、含杂率检验、样品交接、数据录入、审核上传等公证检验,最终得出每一批棉花的公定重量。

按照规定,经过资格认定的棉花加工企业,需要将加工好的成包皮棉按规定时间全部存入指定的棉花专业监管仓库,由纤维检验部门组织在库重量检验、品质样品取样以及实验室仪器化公证检验。

重量检验和品质样品取样,都需要在寒风刺骨的露天仓库进行。寒冷,成为检验人员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仓库里堆满了两层楼高的棉包,棉垛顶层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每包棉花的重量在227公斤左右,所有棉包都是400吨的压力打包机冲压打包,取样人员需要用锋利的刀具切口,然后徒手从每个棉包中取出125克长方形样品。平日里绵软的棉花在打包过后坚如磐石,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下,给准确抓取带来了极大挑战。

“没有足够的力气和技巧确实干不了这活儿。”来自四川省纤维检验局的杜龙告诉记者,“这几天还好,春节前些天,零下30摄氏度,我们不得不硬性规定,半小时必须回仓库办公室休息轮换。”

入库的棉包需要100%取样,不能重复、不能漏。每天取样近1000个,指甲破了、皮肤糙了,手上缠满胶布……这是“新手”必经过程。“以前只听说新疆棉花公检工作辛苦,今天尝试着徒手取样,才真正领会到究竟有多苦。”第一次来仓库现场的遂宁市检验检测中心副主任孔祥建说出感受。

同样需要体力和毅力的是棉花回潮率测试,检测人员需按批随机选取10%的棉包进行测试。来自南充市纤维检验所的鲜永红和他的同伴,一早便挂着插入式回潮测试仪奔向工作点。他告诉记者,仓库太大,从办公楼到最远的检验点,单程最快要走半个小时。今年仓库提供了往返车,但路面都是沙土地和厚厚的积雪,主要还是靠脚走,一天下来要跑10多公里,腿重得抬不起来。

记者了解到,在棉花入库高峰期,为了不让到库的棉花积压,四川团队每天都要工作10多个小时,每天检验量达到8000吨。

实验室检验是棉花公检的重要一环。刘佳 摄

品质等级评定

他们是披星戴月里的坚持者

在库检验测算出公定重量后,就是实验室品质公证检验阶段。

离仓库10公里外的中国棉花公证检验石河子实验室,是公检工作完成棉花品质等级评定的地方。这是2009年在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的指导下,四川省纤检局、南充所、遂宁所与新疆石河子纤维检验所共同筹建的,也是四川纤检人在石河子的“第二战场”。

从仓库运来的棉花样品,完成分样处理后,首先要进入实验室的感官检验环节:通过肉眼,评判出好中差三个等级。随后,通过大容量棉花纤维测试仪,对棉花的各项指标进行逐一检测。从抽取样品移交实验室检测到出具品质质量证书,一般会在4天内完成,所有数据将统一上传到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中央数据库,经过审核对比后,数据将作为监管棉挂拍售卖的依据。

“90后”的四川省纤维检验局公检科副科长马瑜,已是第10年入疆公检的“老将”,也是本季首批到达新疆的四川纤检人。去年10月,受疫情影响,数套出行方案“搁浅”,自驾成为唯一选择,他和3位同事轮替驾驶,日夜兼程,终于在10月21日到达石河子。落实当地疫情防控措施后,几人便迅速执行棉花公检任务。“刚开始我们只有7个人,要完成2800吨左右的取样和检测,每天休息时间不到4个小时,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个星期。迎来“大部队”后,马瑜回到了他的“主场”——负责实验设备的维修校准、信息系统的数据审核以及大容量棉花纤维测试仪操作员的培训上岗。

但新的挑战很快到来。去年12月中旬,检验人员接连“变阳”,面对繁重的检验任务,每名队员克服身体不适,严格规范执行检验规程,认真仔细对待每一份样品、每一个数据,不敢有丝毫懈怠。“为了确保公证检验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基本每个人都处在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状态。”马瑜主动承担了繁琐的公检棉数据汇总工作,每天检测的数据都要上报并输进电脑的数据库中,不能有任何差错,且当天的数据必须当天完成,常常要忙到凌晨一两点钟。

“我干纤检工作近38年,这次棉花公检最艰辛。”四川省纤检局一级调研员文勇深有感触。把使命顶在头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正是这样的坚持,四川纤维检验团队在这个冬季成效显著:截至目前,他们已完成棉花检验42.6万余吨,是驻扎新疆的所有外地纤检机构里的佼佼者。

公检人员穿行在寒风刺骨的仓库中。省纤维检验局供图

守护质量天平

他们是酸甜苦辣里的坚守者

零下30℃~零下20℃的寒冷环境,每天工作10余小时,没有周末、没有休假……身在异乡的棉花公检工作不仅时间长,而且繁重、枯燥。如何才能确保棉花公检任务高质量完成?

“每年我们过来,都会建起临时党支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引导激励队员在棉花公检岗位上创佳绩,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挑重担。”四川省纤维检验局公检科科长李小华说。

作为新疆棉花公证检验四川团队的专家和领头羊,“花哥”李小华已在棉花检验一线摸爬滚打了30多年,谈起监管棉公检工作,他总有讲不完的故事,酸甜苦辣尽在其中。这些年,孩子高考、丈母娘去世、老父亲生病住院,李小华都没能陪伴身边,即使单位特别批假,他也只是回家稍作安顿后又立即返岗。“没事儿,生活总要继续,工作要紧。”曾获评四川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的他如此说。

马瑜,这个春节留守在实验室,没能陪亲人们过除夕,成了他今年最大遗憾。

眉山市纤维检验所的黄维,每年辗转多地开展棉花检测,最长一年320多天不能回家,提起爱人,他说:“她嫁给我几十年,很了解我的工作,一直很支持我。”

孩子生病、父母年迈需要照顾……远在异乡的他们只能把牵挂放在心里,默默无闻地守护着监管棉的质量天平。“这份工作关系到棉花产量数据的真实度、关系到棉花目标价格补贴额、关系到棉花交易时的公信度,更关系着老百姓的穿衣质量。这些都在我们手上把着,再苦再累都值得。”李小华说。

坚守的背后,还有一份持续多年的川疆情缘。

“这些年,四川每年都挑选精兵强将支持我们的工作,大家一起研究问题、完善机制、提高技术,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早已亲如一家人。”石河子市纤维检验所副所长杨君告诉记者,如今,这个联合实验室已成为新疆联建实验室中的翘楚。

“联合实验室是连接四川与新疆纤检机构的桥梁,我们要不断丰富合作内容,持续提升合作质效。”2月7日,来此慰问调研的四川省纤检局局长赵斌与八师石河子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开展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技术更新、人才引进等进一步提升联合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据了解,今年5月,实验室计划升级改造,检验检测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融入,人员培训和规范化管理的加强等,都在谋划中。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不远3000公里而来,年复一年的迁徙和坚守,站在凛冽的风雪中、伫立在戈壁滩的这一群人,是坚毅者、坚持者、坚守者,像棉花一样朴实无华,温暖人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