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王晶 李素文

健身卡、美容卡、洗车卡……不少消费者都办过类似的预付卡。办卡时,商家承诺各种优惠,可是一旦遭遇商铺关门、服务不满意时,退卡退款就成了麻烦事。近日,市民张女士就遇到了这样的烦心事。


(资料图)

“我在店里充了150元,说是可以贴膜4次。我总共贴了2次,再过去的时候才发现店里已经搬空,只剩货架了。”张女士向记者反映,她在襄城区某商场二楼的手机贴膜店充值后,发现商家“跑路”了。旁边的商家告诉张女士,这家店“1个月前就没人了”。随后,张女士来到商场总服务台,商场工作人员提供了电话号码,但无法拨通。

张女士无奈地说:“绕了一大圈,没找到老板,钱也没要回来,难道商场就没有责任吗?”

2月16日,记者带着张女士的问题,咨询了律师和市消费者委员会工作人员。

律师:责任划分要弄清

湖北檀溪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晓倩告诉记者,此类事件要分情况来看。如果商场和商户之间签订的是普通的租赁合同,消费者不能要求商场来承担赔偿责任。但如果商场通过收取各种服务费用的方式,间接地从商户处获取商品销售的利润,并对商户有经营管理权利和监督义务,消费者可以突破合同的相对性要求商场承担相应的责任。

若临街商铺发生类似事情,房东是没有责任的。因为与消费者建立买卖合同关系的是商户,并非房东,房东只是将房屋出租给商户以获取租金,对商户的正常经营活动没有监管义务。所以,消费者不能要求房东承担责任。

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场提供商户信息,如果商户拒绝退款或联系不上,消费者可以拨打12315进行投诉,或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若上述方式都无法解决,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或向仲裁部门申请仲裁。

消委:预付消费要理智

市消费者委员会工作人员文勇建议,消费者在确定预付式消费前,建议对商家进行选择比较,注意查看营业执照,确认经营主体资格。要选择证照齐全、营业时间长、经营状况好、按要求规范备案的商家。切勿因商家的口头宣传而冲动消费,预付式消费尽量不要充值金额过大、时间过长,以规避市场风险。

相关部门在接到投诉后,会调取商户登记的相关信息,帮助消费者联系经营者。对于情节恶劣的经营者,市场监管部门会将其纳入经营异常名录“黑名单”,从而影响经营者的个人征信,以起到制约作用。

另外,消费者在付款前,务必与商家签订权利与义务相平等的预付式消费合同,明确约定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和费用等信息,还要注意留存票据,转账、付款时可备注款项用途,最好开具发票,以便于后期的维权。

《襄阳日报》(2023年2月20日04版)

(编辑:汪晓璐 审核:李云飞)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