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 吴睿鸫(职员) 面对退烧类药物一盒难求的现象,多地开始实行拆零销售模式。12月19日,北京市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提出,对于投放至药店的大包装退烧药按需拆零销售;同日,江苏省南京市153家零售药店统一拆零销售退热类药品,每个顾客限6粒,凭身份证购买;广东省珠海市市场监管局决定自12月20日起,在市内约500多家零售药店持续供应拆零的退热类药品。 随着疫情防控由防向治转变,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开始变得“一药难求”,抢购、缺货等词条屡上热搜。在这种背景下,北京、南京、珠海等地发布拆零销售政策,对市民采取实名登记、限量购买等制度安排,不仅能有效避免市民非理性囤药,也能缓解退烧药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 从目前的临床经验和权威专家解释来看,感染奥密克戎毒株后,5~7天症状消失,其中发烧1~3天。临床建议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再服用退烧药,按此来算,一盒24粒包装的布洛芬胶囊,至少可以满足4名患者需求。 事实上,药品拆零销售并非制度创新。自2000年以来,《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多次修订,其中就强调药品零售操作包括药品拆零销售,并要求药品零售经营场所具备所需的调配工具和包装用品。然而,这项政策自颁布起,执行效果一直不太理想,究其根源,是作为市场主体的销售终端缺乏内在动力。而且,这种销售模式可能带来药品污染、后续储存安全等风险,药店和消费者都有顾虑。 当下,药品保供成为最大的民生问题,不妨以退烧药品市场供应为切入点,全面激活药品拆零销售制度,重拾昔日拆零卖、小份装的好传统。一方面,国家层面应在药品拆零销售上给予政策倾斜,充分保障销售终端的合理利润;另一方面,强化对公众的科普宣传,营造合理用药的良好氛围。在鼓励拆零销售的同时,也希望药厂能缩小部分药品盒装规格,这不仅有助于杜绝家庭药箱里的浪费,也契合“绿色中国”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