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在普定县马官镇,有一位种植韭黄的土专家叫杨生,自07年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普定县后,就一直奋斗在家乡特色种植产业第一线;15年来,他不畏路途曲折,用一腔热情和一份坚守,硬生生闯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对于韭黄产业,杨生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从小出生在韭黄村的他,就跟着家里人在田里劳作过,对于这里的情况再熟悉不过。“以前村里面种韭黄的,都是自发性种植,没有成熟的种植方法,那个时候产量很低,一亩只有八百多斤的产量,效益不算好,后来愿意种的人就慢慢变少了,大多都选择出去务工了。”杨生回忆着说道。
退伍归来的杨生,为了把村里的韭黄产业发展壮大,他带着手头上的二三十万元,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刚开始的时候,我种植了三十多亩韭黄,这时候,很多人都给我泼过冷水,也想看我笑话,说我没有读过大学,凭我的能力,要想把这个韭黄产业发展壮大,那是天方夜谭。”杨生说。
杨生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为了闯出一条种植韭黄的路子,他每天在地里进行研究,慢慢就琢磨出了一些土办法来,经过了十几年的改进,他研究和总结出从两沟到四沟的种植方法,改良了韭黄的生产技术,保证了每个大棚保底能出产4千斤干净韭黄,现在普定县好多村镇都在用他的办法种韭黄,并且亲切地称他为韭黄产业的土专家。
“杨生现在的名气很大,不但每年很多人来都找他取经,而且还跟他拜师学艺,包括我们当地的一些农技人员。”普定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袁春灵这样告诉记者。
然而,在杨生认为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老天却给了他一场几乎致命的打击。“当时我种了好几年的韭黄了,效益确实是每年都在增长,但是2015年的一次冰雹,让我大棚里面的韭黄全部都泡汤了,那一年我刚刚投入的资金全部都赔在了这一场冰雹里面,总体损失超过了600万,当时我都觉得我可能要撑不下去了,四处去筹集资金,欠了一堆的债务,总算是勉强维持下来了。”
通过这些年的努力,现在杨生不但还清了所有的债务,同时还将韭黄的种植面积发展到500多亩,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种植大户。
“今年韭黄的价格不错,平均下来在五六块钱一斤左右,到春节过后,光是我的大棚,收益应该在三百万左右,我前几个月还去威宁调研过,发现那边的气候和土壤特别适合种植韭黄,我打算明年在那边再建100亩的试验种植基地,来提高产量。”这就是杨生,一个坚毅的“三农人”凭着敢想、敢做、敢坚持的精神,正准备铆足干劲闯出一条产业新篇章。
记者 杨泽 王玉龙(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