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姜乾相 孟书祥

初冬时节,阳光柔柔地洒在沂河水面上,水鸟在欢快地觅食嬉戏,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态画卷。前不久,有着“山东屋脊”之称的沂源县又获重大生态利好,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为我市首个获此殊荣的区县。


【资料图】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目前全国含金量最高的生态名片之一,从2017年开始已公布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评选主要涵盖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和生态文化6个领域,其中要考核的指标有: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任务部署情况、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林草覆盖率、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等35项,可谓门槛高高。

沂源的这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金字招牌是如何炼成的?多年以来,沂源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做活“生态保护、治理提升、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塑造绿色发展“生态高地”,努力将生态优势转为胜势。

沂源生态禀赋优良,全县水资源丰富,有大小河流1530条,水库114座,被誉为“齐鲁水塔”,是“中国矿泉水之乡”。为保护好绿水青山,沂源坚定不移地推进“林长制”“河长制”“湖长制”“田长制”“山长制”,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森林覆盖率从21%提升到现在的62.1%,全县野生动植物达2153种。沂河60多公里天然表流湿地成为白骨顶鸡、白鹳、白鹭、黑水鸡等重点保护鸟类的栖息地。

2021年,沂源县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位居全市第一,列全省内陆区县前列;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指数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区县第5名,省控及以上断面水质优于三类比例为100%,城市、农村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为100%。今年1至11月,沂源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市第一,列全省内陆区县前列,沂河出境断面水质均值达到地表水二类水质标准,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三。至此,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指定的35项创建指标,沂源县全面高质量达标。

环保攻坚,非一日之功。早在2006年,沂源县就痛下决心关停了拥有职工数千人的造纸、水泥等粗放型企业,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截至目前,沂源县淘汰落后企业293家、燃煤锅炉142台,整治“散乱污”企业上千家。污水治理方面,完成两处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成污水处理厂下游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值得一提的是,达到国家地表水二级标准的沂河水出境后,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按月度实行横向生态补偿,今年预计沂源县可获得补偿约1000余万元。

现在的沂河,一年四季清澈见底,受益最大的还是沂河两岸的百姓。沂源作为全国果品生产百强县,年产各类果品12.5亿公斤,果业经济是沂源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百姓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发展生态产业,造福于民,沂源利用优势生态资源,以“沂源红”地域品牌为引领,打造燕崖大樱桃、鲁村香菇等“三品一标”农产品100多个,生态农业产品远销国内外,全县农业总产值近70多亿元。与此同时,沂源县整合林果资源、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全力打造“全域旅游”,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2.9%。

绿水青山成为沂源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最美底色。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产业布局持续优化,全县以高新技术产业与新兴产业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先后培育了6家上市公司,此外,还有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两次被评为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在沂源越走越宽。

据悉,获得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地区,在绿色发展基金、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再贷款再贴现、专项债券等财金联动政策方面,国家给予倾斜;同时,在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环保产业等重点项目方面,可优先享受政策扶持。

科学发展,生态赋能。市生态环境局沂源分局负责人表示,将以获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契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巩固拓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成效,推动生态环境品质迈上新高度。

编辑:张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