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张杨

11月29日,中消协提醒消费者,要理性看待医美需求,审慎作出医美决策。中消协披露当前医疗美容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部分医美机构证照不齐全,未取得医美经营许可或超范围经营;机构工作人员不具备执业资格,操作不规范;医疗产品渠道不明,部分医美机构使用假货、水货针剂以及山寨设备等;医美效果难以评估,服务质量与消费者预期仍有较大差距。

中消协的提醒不是无的放矢。医疗美容满足了部分人群改善容貌的需求,本无可厚非,但现实中,一些医美机构刻意制造“容貌焦虑”,通过各种方式刺激消费者进行消费,导致医美市场乱象频出。从2015年到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每年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从483件增长到7233件,增长近14倍。纠纷如此之多,与资本的无序涌入导致行业发展迅速、参差不齐有很大的关系。有统计显示,2012年到2019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每年以超20%的增速发展,到2021年,医美市场规模首次突破2000亿元。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2030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达到6382亿元。

“颜值经济”催促医美行业“舍命狂奔”——过度营销、虚假夸大、价格虚高、资质造假、非法行医、“三无”产品层出不穷,因此整个行业规范化发展成为监管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国持续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从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印发《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再到各地纷纷对医美行业违法违规经营行为重拳出击,相关部门和各个地方不断加强医美行业监管,彰显了严厉整治医美市场乱象的决心。

在供给侧完善监管长效机制,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这对提升行业规范发展水平肯定是必要的,但笔者认为在需求侧加强宣传,让消费者充分认识到,医疗美容本质是医疗,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这也同等重要。

医美消费事关生命健康,和生活美容完全不一样。国家卫健委出台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所谓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达到美化改善人们的容貌、体形的目的。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创伤性或侵入性,将医疗技术运用到美容中。医疗美容机构是需要经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明确的医疗美容诊疗服务范围、符合医疗机构标准、有执业资格且具有一定工作年限的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的医疗专业机构,与生活美容机构具有天壤之别。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正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追求美也应有道,理性健康地追求。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消费观、价值观,不要盲从、跟风、攀比,要结合自身实际需要,谨慎选择。虽然现代社会对整容的心态越来越开放,但追求美还是应该保持基本的健康、理性心态,对于什么是美不能听凭商家宣传来定义。审美本就是主观感受,什么是美,标准却并不统一。美的本质是健康,是自信。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最高级的美恰恰是最独特的美。

美绝对不是千人一面,更不应该以健康为代价。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医美机构,重点要看其资质是否齐全,医疗服务是否有口皆碑。医美机构把好服务质量关,部门监管始终在线,医疗美容行业才能在理性、规范的轨道上平稳运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