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巴勒海峡的货船与高楼、毕业前夕的食堂早餐、疫情解封后的春联街、穿越戈壁公路的野生骆驼……一台总价值6万元的相机,从北京出发,经天津、浙江、香港、台湾、西藏、甘肃等地,10个月内“漂”完了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重新回到北京。它除了带回上千张照片,还带回了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
(资料图片)
这是“90后”UP主LKs发起的“漂流相机计划”,生活在各地的网友接力拍摄,最终通过网络视频、线下展览的方式呈现给大众。
突发奇想
全国征集“漂流相机”参与者
北京,马路积水中的黄叶倒影;河北,门框前的家庭成员肖像;江苏,秋意渐浓的狼山;山东,夜班归途戴着口罩对镜自拍的工厂职员……
北京798艺术区,二三十平方米的白色空间,展览着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摄影爱好者拍摄的作品。而这些作品都来自一台“漂流相机”。展区中一幅大型中国地图标识出这台相机漂流过的地点,北至黑河,南至海口,东至上海,西至克拉玛依。
这个展览起源于UP主LKs发起的漂流相机计划。2022年10月,LKs发布了一则视频《全国漂流半年的相机会拍出怎样的照片?》。他在视频中邀请全国34个行政区的网友报名参与。为此,他特意购买了一台价值近4万元的相机,还配置了2万多元的镜头。他初步设定的漂流路线是从北京北上或南下,最后回到北京。
“漂流相机是我灵机一动的想法。”LKs说,这个创意最初源于漂流本,也就是将一本空白笔记本寄到不同地方传递,每个收到的人都可以写上自己想说的话、画上想画的画。
LKs没想到,报名链接公布后,他先后收到了超过2万份报名信息。在众多报名者中,他根据地区、摄影水平等条件综合筛选出34名参与者,并通过网络与他们签订了“君子协议”:每一站的摄影爱好者有5天拍摄时间,随后寄给下一站摄影爱好者。
去年11月,相机由北京开始了它的漂流之旅,一路由北向南,途经天津、河北、江苏,又几经周折,在南方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漂流后,回到北方陕西、河南、辽宁等地,随后继续南下,漂流到四川、安徽等地,最后到了新疆、西藏、宁夏、香港、澳门,完成了一次全国大漂流。
完美接力
34名参与者的相互信任和配合
2023年8月,相机终于回到LKs手中,而大家的摄影作品水平远超出他的期待。上千张照片、700G素材,如何呈现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对他来讲是个考验。LKs说,他不仅想展示这些摄影作品,还想把摄影师和他们拍摄的故事分享出来。
“我和摄影师聊天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对每张照片都有感情。我请大家介绍自己的城市、职业、写下自己的拍摄心情,提供拍摄花絮,我觉得这些东西加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漂流,这些比单纯的照片更有价值。” LKs说。
8月20日,展览开幕当天,LKs在多个平台发布了视频《300天4万公里传遍中国,漂流相机终于回来了!》。这则长达27分钟的视频登上了b站当天热搜榜第一,被收录在每周必看榜单。截至目前,视频在b站的播放量超过700万,在抖音的播放量超过2000万。
网友们在评论区和弹幕区纷纷留言:“真的很爱,也很有意义,传达不同人的感觉,体验精彩”“这个创意真的史无前例,太厉害”“选的网友素质可以啊,相机竟然没被倒卖”“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既能够通过相机表达自己对所住城市的热爱,又能展现身边生活的独特之处,这是吸引不少摄影爱好者报名参与这次计划的原因之一。整个漂流计划得以完成则有赖于陌生人之间的信任与配合。这场“漂流相机计划”实际上是34位摄影爱好者的完美接力。
背后故事
记录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的烟火气
无论是网络视频,还是线下展览,山东站的作品都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一位工厂职员夜班后的对镜自拍,镜子里的人穿着蓝色厚羽绒服、戴着绒线帽、背着斜挎包、戴着N95口罩。
拍摄者“温和的白开水”是一名23岁的工厂职员。去年12月下旬,他收到相机,正值新冠感染高峰期。厂里不少同事都感染了,但他还在坚持工作。12月23日早晨,他上完夜班,准备回宿舍睡觉。上楼梯时,他对着转角处的镜子拍摄了一张自拍。
“其实我拍照的时候也没多想,就想着简单记录一下。没想到这张展示自己精神状态的作品似乎成了我所有片子中最有故事的一张。”看到不少网友喜欢他的作品,他感到意外且惊喜,“我总觉得自己拍的照片很普通,没想到会有人喜欢。”
大半个月后,相机来到了福建漳州,这一站的参与者是23岁的护士陈小陈。彼时,全国刚刚解封,又临近春节,她每天两点一线,在医院和家之间奔波,忙得脚不沾地。
春节前的一天,陈小陈晚上9点加班结束后去买春联,看到街上人群熙攘,热闹又鲜活,与医院的忙碌和沉闷形成鲜明对比。于是,她拿起相机,拍下了眼前的场景:暖黄色的灯光、红底金字的对联和灯笼构成了她照片的主色调,透露出浓浓的节日氛围。
“看到大家都在努力生活,感受到了烟火气、幸福感。解封后,花灯夜市小吃街都摆起来了,以前的生活又回来了。”陈小陈说。
特殊礼物
接力者附上地方特色纪念品
4个月后,相机来到安徽合肥,这是漂流的第23站。这一站的参与者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专业的学生Dongsh,他刚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即将毕业。他选择用这台漂流相机记录下在学校的日常:食堂的早餐、寝室、实验室、学校里的花花草草,也拍下了彼时的时令风景——树上枇杷正在成熟。
收到相机快递包裹之初,Dongsh发现不少站点的网友都用信封装上了特殊的纪念品。于是他也决定往书包里放一份特殊的礼物,花不到一块钱从学校文具店买来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作业本。
谈起选择作业本作为纪念品的原因,他说:“这个本子封面的印刷似乎来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没有变化。在我看来,这是具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纪念品,也一定程度代表了学校艰苦朴素的精神。”
此次漂流相机计划的参与者,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其中有近一半参与者是学生,也有不少人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还有野生动物摄影、天文摄影等不同领域的摄影师。
他们的作品类型不一,包括自然风光、纪实人像、城市街拍等等。处在不同地区的他们用手中的镜头呈现出一个多彩的中国。
“网络视频已经很好地展示了这些照片,但现场展览更能让人感受到他们的魅力。漂流相机去过大江南北不同的地方,经历了季节的变换。加上拍摄者的职业不同、关注点也不同,把这些照片放到同一个空间去感受,能带来更多触动。”现场观众MaoMao & 灵槐感慨。
观展感受
体现每个人对自己生活城市的热爱
展览仍在继续,小小的空间挤满了前来观展的人,等候的人甚至排到了展厅外,在过道上排出十多米的长队。
16岁的高中生李同学带着一台佳能微单相机,一边观看摄影作品,一边记录展览现场。作为摄影爱好者,当他得知相机曾漂流经过自己喜欢的成都、重庆等城市,就决定要到现场看看。
他尤其喜欢重庆站的照片,“这张照片非常赛博风,体现了重庆这座城市的潮流风格。而且我觉得展览现场不同城市的照片体现了每个人对自己生活的城市的热爱。”
观众的感受恰恰道出了各地拍摄者的初心。在提到报名参与的初衷时,漳州站的陈小陈说:“一台相机可以漂流到不同的人手里,不同的人以自己的视角拍出眼中的世界,拍出对社会、对身边一切的理解。我觉得很酷。”
“通过拍摄合肥城市和中科大校园的照片,或许我能分享黄山等传统安徽印象之外的新鲜视角,这对我来说是个挑战,值得尝试。”呈现城市特色是吸引合肥站的Dongsh参与漂流计划的原因之一。同时,各站摄影爱好者的作品及背后的故事也让他对未来前往不同城市、不同地区探索充满了兴趣。
初心
以普通人视角呈现国家发展成就
在发起计划之初,LKs或多或少有过担忧,“当时发报名视频,很多人都觉得这风险太高了,大概率相机可能半路就会丢了或者坏了。说实话我也完全没把握能成功,但就是想试一试。”幸运的是,这些情况都没有出现,相机几乎完好地回到了他手中。
和LKs及不少网友一样,观展的李同学也为漂流计划能顺利完成感到惊讶。“我觉得UP主有勇气发起这个活动就很了不起了,没想到活动还能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和理解。一台价值6万元的哈苏相机漂流完中国,完整地回到主人手中,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没想到竟然在实际生活中真的发生了。”
“这个计划的不确定性确实很多,价格高昂的相机在很多环节都可能丢失或损坏,以至于大家都说这是一次社会实验。当我收到相机时,看到包的一件件纪念品,我就对这个计划信心倍增,大家的素质都好高啊!”山东淄博站的参与者“温和的白开水”说。
“我觉得这个活动的顺利完成是一种证明,证明这个看似难度很高的计划是能做成的。”LKs说,自己只是提出了一个想法,计划的具体落实有赖于各地的网友、快递工作人员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能看到我们国家在基建、物流等方面的发展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
“我们常常感慨国家越来越强大了。但大多时候我们是通过新闻报道看到这些事的,还是会觉得离自身比较遥远。但当我们把这些成就通过各地普通人的视角来呈现时,就会变得非常直观。”LKs说。
(LKs、温和的白开水、陈小陈、Dongsh、李同学、MaoMao & 灵槐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