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的翻车,不止一次。

从“好好干,甜日子还在后头”,到“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环境。”

再到被网友们调侃的“保驰捷与劳动工人”合影的视频。


(相关资料图)

高高在上的“大老爷们”距离普通人的真实生活,越来越远了。

按照央视网的意思:

孔乙己被丁举人打到了半夜,腿被打断;

周围的吃酒的看客,店里的掌柜,对他的奚落、嘲讽,往他的伤口上撒盐。

封建的制度,对穷苦人们的压迫。

这些全部都不需要负责,因为导致一切悲剧的,是孔乙己自己?

没上岸,要被上岸的人踹几脚,打断了腿;

上岸了,你就变成丁举人,被大老爷们当成木偶傀儡,占尽资源。

想到了某著名主持人说的那句:

“难道你现在指望的是房价很低,工作到处随便找,一点压力都没有,只要喜欢的女孩跟她一追求就同意,不会吧?”-01 他们想要年轻人变成什么样子,就会吹什么风

需要年轻人多生孩子时,他们说:

“建议给多生孩子的家庭,给予一些优先的待遇和奖励。”

需要有人买房子时,就努力鼓吹年轻人上进,努力,争取早日被割韭菜。

看到年轻人过得轻松,就开始了“996,007”。

最好是什么?

年轻人18岁就能到工厂里上班,20岁就买房结婚生孩子,到了35岁该进行一波“职场优化”;

这个时候,年轻人进入中年,丢了工作没有收入怎么办?

再次找工厂打工。

等他们的孩子长大了,继续重复这条路。

本以为,孩子长大了就能休息了。

等待他们的是什么?

是65岁之后,你才能退休。

真是魔幻。

在“丁举人们”,“老爷们”的眼中:

孔乙己之所以脱不下长袍,就是他穷酸读书人的倔强和死脑筋?

骆驼祥子之所以过得悲剧,就是他自己拉车不够努力?

祥林嫂之所以过得凄惨,是因为她喜欢抱怨,把苦难挂在嘴边?

那实在是太魔幻了。

就说祥林嫂:

一个普通人的悲剧人生,在那个“吃人的社会”下,一个苦命人的缩影,却被一些人用来形容:自怨自艾,怨天尤人,抱怨自身。

这得是多么冷血,无知,高高在上的人才能说出的话?

祥林嫂做错了什么? -02

祥林嫂悲惨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她从小就没有父母,被人嫁给婆婆家当“童养媳”。

嫁给丈夫后,没多久丈夫就去世了。

一个女性,在那个年代想要自食其力,养活自己有多难?不必多说。

祥林嫂的婆婆,接受了别人的一点儿小钱,就把她卖掉了别人家当老婆。

她屈服了,接受了现状。

还跟第二任丈夫,生了孩子。

可孩子出生没多久,第二任丈夫也去世了。

那怎么办?

一个女人家,带着孩子,也得照样生活下去不是?

祥林嫂一个人带孩子,还努力打工赚点钱。

可是,孩子却被狼叼走了。

苦难专找穷苦人?

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开她,而她也被房东赶走了。

一个女人,一生都在努力抗争,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

她难道没有努力吗?

她做得不够多吗?

但她一妇道人家,在那个年代做的努力,能有什么意义呢?

从最初的对人生还拥有希望,到希望的火苗逐渐熄灭,再到麻木。

你说骆驼祥子惨吗?

他难道不够努力?

他没有去做体力活,去打拼?

他一次次眼里含着光,想要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可又一次次失望。

从一个拥有普通人远大志向的青年,变成了麻木的骆驼祥子。

孔乙己也好,祥林嫂也好,骆驼祥子也好。

他们只不过是旧时代,封建社会下,那个吃人的社会中普通人的缩影。

到了“大老爷们”的嘴里,被他们一句轻飘飘的话,转移到了“你自己不够努力”上。

当丁举人们把普通人的上升通道都占尽,当孔乙己们被要求脱下长袍。

你说,普通人该找谁说理?

还记得曾风靡网络的:“我寒窗苦读十多年,努力奋斗十多年,就为了跟你们坐在一起喝咖啡”这篇文章吗?

八九十年代,哪怕是本世纪初,读书能改变命运,能改变一家人的命运。

但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读书让他们看不到该有的希望和回报。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组数据:

全国平均养孩子成本,到18岁时,大概成本是50万;而到孩子22岁大学毕业,成本上升到接近70万。

当下年轻人所面临的困境是什么?

毕业即失业。

好不容易找到了工作,又没有获得该有的回报;被逼着加班,却没有相应的回馈。

被催婚,被要求生孩子。

高高在上的房价,内卷的婚恋市场。

想要拥有最基本的需求和生活,却不敢有丝毫松懈。

当一些人连饭都吃不上时,却有人轻飘飘地问一句:

“为什么不吃肉呢?”

可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