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子手都卷到文学界了!余华,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
如果你以为文学大家都应当是带着书香气,说话文邹邹的;或者以为作家应当和自己笔下的人物有相似之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最近他凭借一本正经的冷幽默式采访,再次杀回大众视野,网友们惊讶:"他是怎么做到书和人毫不相干的!"
(资料图)
他就是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把悲伤留给读者,把快乐留给自己"的作家--余华。就让我们来一起扒一扒这位被写作耽误的段子手吧。
01 是文学大家
提起余华,大家一定不陌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都是他的出圈之作。尤其是《活着》这本畅销书,余华本人也笑称:自己就是靠《活着》而活着!
余华善于刻画角色,他观察着人间百态,以朴实的笔锋,白描式展开,创造出一个个鲜活的角色。作为当代的文学大家,不同于许多堆砌华丽词藻的作者,余华的笔调朴实而沉重,以写实著称,看似平常的言语,却勾勒出无尽的悲凉和沉痛。
他的小说,善于从人性中最黑暗、丑恶的一面挖掘;他的叙事,惯于以一种冷冰冰的绝望中夹杂着一丝微弱的希望。于是,他以荒诞、残酷的笔锋,在绝望与温情的杂糅中,成就了他作品的独特魅力。
02 也是段子手
如果说余华的作品是emo文学的代表,那么余华在采访中则恰恰是另一个极端,亲和而有力量,搞笑而不自知,被网友们评为"脱口秀编外人员!"
接受采访的余华,可谓是一本正经的搞笑!
当记者说:"有不少法国人喜欢您的作品,您认为法国作家和中国作家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他回答道:"一个是法语写作,一个是用中文写着。"
余华老师,废话文学可算是被你玩明白了。
在参与《朗读者》的访谈时,余华聊到自己不想继续当牙医,想去文化馆写小说的回忆时,突然就cue到自己的作品常被评论道语言简洁,原因竟是他认识的字少,他的这份自谦为这段对话增添了不少有趣因子。
一次采访中,他讲述自己在98年时,和莫言、王朔、苏童一同被邀请去意大利参加远东地区文学论坛。当时给出的探讨话题是:「我为什么写作?」
余华作为第一个发言的人,不去大谈特谈自己的文学梦,而是把一些琐碎之事搬上台讲。将自己不愿意做牙医,想睡懒觉,不想上班的故事讲了一遍。莫言紧随其后,也吐露了想要买一双皮鞋的心声,于是就打算写小说,赚钱买皮鞋。王朔自然也是上台讲了一个差不多的无厘头故事。
只有老实的苏童,就坦言自己考上北师大后如何热爱文学,如何走上写作道路的故事。这就是一群段子手里面混进了一个老实人!老实人被"坑"得很惨!看余华的采访就是能让人乐呵,他总是在讲一些朴实的故事,却又给你一些出奇意料的梗和包袱,十分接地气!
当然,最最最能引起共鸣之处在于,同一个世界,同一份想"躺平"的咸鱼心态。不想被闹钟吵醒去上班,就选择了作家这种自由的职业;上班故意迟到两小时,却发现自己是第一个到公司的人......这份想"躺"的心态可谓是直戳当代,网友们纷纷感叹道:这不就是我本人吗?
但如果你认为余华老师的"躺平"="不劳而获",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作为一个拥有曲折而丰富人生经历,笔下塑造过众多悲惨角色的人,余华算是活的相当通透的了。他谈及人们奋斗的目标就是为了躺平,只有先奋斗,才能有躺平的资格。所以这就是大家看到余华的采访,言辞犀利中又透露着人生道理,不是为了搞笑而搞笑,而是他的搞笑中带着一些内涵和一些想要传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