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容纳8万多名观众的卡塔尔卢塞尔球场是中国企业第一次以设计施工总承包的身份,参与建设国际足联最高标准的专业足球场,也是中国企业首次执行世界杯主体育场设计建造任务,更是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建造的规模最大、容纳人数最多的专业场馆。
卡塔尔世界杯决赛于12月18日进行,决赛在被称为“金色之碗”的卢塞尔球场举办。而作为世界杯主体育场的卢塞尔球场,是由中国企业——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承建的。
卢塞尔球场是中国企业第一次以设计施工总承包的身份,参与建设国际足联最高标准的专业足球场,也是中国企业首次执行世界杯主体育场设计建造任务,更是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建造的规模最大、容纳人数最多的专业场馆。这座可容纳8万多名观众的体育场,无论是施工设备,还是制造技术,还有独具匠心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每个细节都在彰显中国智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劳模工作室孕育“世界之最”
“卢塞尔球场总用钢量相当于3个埃菲尔铁塔,屋面膜结构面积达5.6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膜结构施工项目。”康清明介绍说,卢塞尔球场开创了中国企业在海外超大型体育建筑中全面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先河。
为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铁建国际专门在卢塞尔项目部成立“康清明、李白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个工作室立足于项目特点,重点针对钢结构、屋面索膜、外幕墙等重难点分项工程进行研究和创新,在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就如何综合应用各种规范和安全、高效加快施工进展开展工作。
据康清明介绍,“工作室主要由设计、施工方面技术人员组成,共1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4人,平均年龄36岁。”
劳模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卡塔尔建立了BIM培训基地,建立了一套国际化、制度化和系统化的BIM应用管理体系,探索出一套BIM技术在海外项目中的应用方法,把最高水平的建设、管理、服务投入到海外工程建设过程中,提升了中国建筑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在卢塞尔球场建设过程中,企业内部100余名工程师分批次赴卡塔尔参加现场培训,累计培训时长超过2000小时。
中外合作打造“金色之碗”
卢塞尔球场在主钢构施工期间要求高标准和高精度,使得现场主钢构的高空对接焊缝推进非常困难,尤其是要求400多吨的压环,在60多米高空对接的精度偏差在3毫米以内,如何实施成为李白和团队成员棘手的难题。
“采用穿心千斤顶单机吊装,在高空进行微调定位,与全景模拟仿真计算数值实时对比,保障了主钢结构的吊装安全及精度要求。保证超大型钢结构施工误差控制在3毫米之内,达到世界最高等级施工精度控制标准。”李白说。
让“金色之碗”的设计从蓝图变为现实,其中最大的施工难点在于超大跨鱼腹式索网结构施工。卢塞尔球场屋顶索跨度达278米,目前是世界第一长的跨度,索网施工难度大,加上最高点70米的高空作业,使得整个屋顶的索网安装更为复杂。根据工程结构受力计算,每道工序的误差都要控制在毫米级,才能确保结构安全的万无一失,施工技术难度极高。
整个建设过程中汇聚了全球20多个国家的110家企业、7000多名中外建设者,中国参建者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准都给国际同行留下了深刻印象,参与该项目的巴基斯坦工程经理穆罕默德·赛义夫·伊贾兹与李白等中国工程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过程中,中国同伴给予了我很大帮助。”在李白等中方建设者的帮助下,穆罕默德·赛义夫·伊贾兹渐渐熟悉了大型体育场馆钢结构、索网结构建设的难点。
把指标和人联系在一起
“观众的舒适度是个抽象概念,需要实实在在的数据来体现,要把指标和人联系在一起。”康清明说,设计中,要根据结合空间、计算机、CFD工程仿真模型、遮阳模拟等来进行空调设计。设计多少个空调机房,多少台空调机组,选用什么型号的空调,都要通过综合运算进行设计。
仅看台观众坐席的设计中,就要考虑设置普通观众、贵宾观众、媒体观众的比例数量。还要考虑观众看球场、看大屏幕的视角,最后形成的是73.6万个数据,这些都要纳入到具体的设计考量之中。
卡塔尔气候环境高温高湿,而康清明几乎每天都到现场实地察看,汗流浃背。对于中国企业承担的钢结构工程,不论是地面拼装、现场焊接、还是吊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他都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与现场人员一道,找到切实可行的措施。他带领的项目设计管理部,工程师来自英国、法国、埃及、约旦、印度、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项目设计团队包括来自澳大利亚的设计总包和数十个国家的专项分包,康清明经常要和设计分包单位利用网络开视频会,解决技术问题和布置工作任务。
因为设计分包单位也来自各国,要考虑时差的因素,安排在合适的时间段开会。除了协调设计团队,他还要和当地的管理部门协调沟通,用电如何解决?饮用水从哪里进来?雨水往哪里排?消防、安保设施怎样安排?事无巨细,都要交涉清楚。正是在这样一群中外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卢塞尔球场才逐渐成为了卡塔尔世界杯皇冠上的明珠,也为世界杯贡献了最耀眼的中国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