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是医师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召开医师大会进行庆祝。对于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梁宗安教授来说,这是双喜临门——两天前,他刚被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评为2023年“最美医生”。
2020年,作为中国首批赴意大利抗疫专家组组长的梁宗安(前排右一)抵达当地。受访者供图
(资料图片)
对于“最美医生”的称号,梁宗安的理解是要做最专业的医生。他说,医生是个专业工作,要有专业的素养,要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有专业的待人接物方式。
从去年6月份开始,梁宗安不再担任科室的行政主任,转而担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学科主任。他的工作反而更忙了,更多的精力直接用在了服务患者身上。今年医师节前一天,他上午查房,下午远程会诊,用充实的医疗工作庆祝了自己获得的荣誉。“真对不起,还没有一个一个感谢大家的祝贺。”梁宗安说,收到大家的祝贺很感动,可是祝贺太多、自己又忙,还没能全部回复。
说起梁宗安获得“最美医生”称号的事,同事们都说这是实至名归,是他用奉献和奋斗赢得了这个荣誉。
以抗疫为例,他作为业界专家总是响应国家号召冲在第一线。2020年3月,梁宗安刚结束国内的救治任务,就接到去支援意大利的通知。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报名参加。期间,他参与了向意大利红十字会赠送抗疫物资、向当地华人华侨赠送抗疫物资等工作,做了十来场抗疫知识宣讲,并做了大量的抗疫交流活动。这三个任务完成得非常好,形成了良好的国际影响。
一个在巴塞罗那的留学生生病了,电话打到了梁宗安那里。梁宗安了解了他的情况后,判断他应该是重型病例,就鼓励他住到ICU去进行治疗。等到梁宗安回国、还在温州隔离期间,留学生那边传来好消息,已经从ICU出来了。救一个就是一份欣慰,梁宗安抱着这样的心态,帮助很多人战胜了病情。
在国内参与抗疫,梁宗安也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在四川省范围内,包括成都、广安等地的抗疫过程中,梁宗安的白色战衣频频闪现。他把自己的专业用到患者身上,救治危重的病人,并随时严抓防控。
利用做医生的基本素养,尽可能地利用系统资源来救治危重患者。这是梁宗安的信念,也是他的实践。在抗击新冠的第一波疫情中,一位接近90岁的老年患者突然心律失常,血压骤降,危及生命。梁宗安迅速根据医疗队心脏科专家意见决定,安装临时起搏器保证患者心跳。于是他给医院总值班打电话,请求紧急支援。华西医院也很支持,很快就连夜派救护车送来了一套临时起搏器设备……那天结束工作回到宿舍都凌晨3点了。
抗击非典的时候,四川有散发病人有20个,梁宗安就诊治过17个。他就这么冲上去了,当时他41岁,风华正茂,热血豪情。
古人说,“德不近佛者无以为医,术不近仙者无以为医”。对医生提出了很高的道德要求和专业要求。梁宗安对此深深赞同,他认为做医生,既要有善心又必须专业。他认为,这个善心不仅是指心地要善良,而且还和性格脾气等因素相联系。培养医生,一定要淘汰不适合这个职业的人。遇到病人,不能只是同情可怜病人,更要从专业上帮他摆脱病痛的状态。
梁宗安治疗过的一个病人,让他至今印象深刻。这个病例,不仅治好了一个人,还挽救了一个家庭。一位女患者因为患格林巴利综合症神经受损控制不了呼吸肌,到华西医院呼吸ICU治疗。可是因为家庭贫困,治疗了一段时间后就欠了近万元的医疗费。当时家人提出出院回家请求,梁宗安一听就着急了:“再治疗一段时间就能康复,现在出院回家前功尽弃啊,病人就没救了!”患者家人提出卖房子缴费,梁宗安还是觉得不忍:“你没有第二套房子,卖了你们住哪里?”梁宗安质朴的话语,湿润了患者和家人的眼睛,温暖了他们冰冷的心:“我都没赶你出院,你自己急什么?先治,欠费再想办法!”在这种震撼人心的善意坚持之下,患者的治疗得以继续并最终康复出院。可是出院时,仍然没有办法补缴费用。梁宗安没有为难患者,让他们打个欠条就办了出院手续。受到照顾的患者和家属,也没有让人失望,出院后一年多还上了欠款。这样的结果皆大欢喜——患者的家庭是完整的,患者的孩子是有妈妈的,主治的医生是可以欣慰的,彼此的热心是可以互相温暖的。
还有一次,梁宗安冒着风险用药,治好了一位肺炎患者。患者后来在经过青藏线一个海拔5200米的山口的时候,拍了一张照片向恩人医生报平安。看到照片,梁宗安眼睛一亮:“这不是我照过相的地方吗?”他不禁感叹,自己和这位患者真是有缘,和医学也真是有缘。这样的例子很多,都在激励着梁宗安每天忘我奋斗,拥抱日新月异的新生活。
作为呼吸科专家,梁宗安也时刻关注着社会上的疫情消息。他早年通过传统媒体进行医学科普支持防控呼吸道传染病,现在又使用新媒体工具来继续做好医学公益。他建议,防疫要始终注意做好戴口罩、勤洗手、远离聚集人群等几件事。
光风霁月,医者仁心,梁宗安在数十年的从医岁月里,就是这样一路行来。国家栋梁,仁术宗旨,护民安康。梁宗安的名字里,有着治病救人的医学内涵。他也用自己的努力奋斗,更好地诠释了自己的名字。
(责编:袁菡苓、薛育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