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 付 彪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8月22日(下周二)就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了,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在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都会选择购买礼物以表达爱意,这也带动了“浪漫经济”的盛行和发展,全国各地迎来一波消费热潮。调查显示,今年女性的礼品消费热度进一步提升,七夕城市间互送礼物的金额也大幅上涨,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对于化妆品的消费依然如火如荼。(8月17日《杭州城报》)

作为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之一,很多有情人会选择七夕互相心动告白,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以此表达情意。各路商家也纷纷推出丰富多样的活动,促进“浪漫经济”,拉动消费需求。如北京王府中环东座三层呈现浪漫花墙装置,供消费者拍照打卡,记录甜蜜美好时光;上海BFC外滩金融中心精心打造外滩心动露台、限时花店、外滩枫径七夕限定市集等超人气打卡地。而线上方面数据显示,七夕临近,全国异地订单量飙升,其中深圳、汕尾、广州成为异地订单量占比TOP3城市。

事实上,作为第一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七夕节,并不只是商家眼里的“情人节”,就像端午节不只是“粽子节”、中秋节不只是“月饼节”,七夕节同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资料显示,七夕节主要源于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但其文化价值并非仅限于爱情,还包含家庭团圆、勤劳智慧、激励创造等价值理念,以及穿针乞巧、晒书晒衣等传统习俗,这里面都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换句话说,我们在享受“浪漫经济”的同时,不应只限于七夕的爱情表达,更应挖掘其背后的“爱情文化”。

挖掘七夕的“爱情文化”,就是让其深厚的文化价值不被淡忘。比如一些地方举办乞巧文化节、开展七夕游园会,配合文艺汇演、民俗表演等多种形式,让人们通过沉浸式观赏体验,感受七夕传统文化的氛围;组织服装设计、编织竞赛、诗文比赛等活动,或以实景拍摄辅以特效技术、云游非遗博物馆、非遗创意市集等方式,再现传统节日人文元素,让跨越千年的七夕文化焕发时代光彩。同时,吸引群众积极挖掘和参与这些活动,了解传统文化,感受民俗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使其深厚的文化价值不被淡忘。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品质的提高,消费者追求文化价值的需求更加强烈,这也要求商家更多地进行沉浸式环境的营造,进行中华优秀文化元素的植入、互动,少些“爱情买卖”,多些“爱情文化”,打造突出特色和高品质的产品,提高公众对“浪漫经济”的认知,这样才能更加吸引消费者。对消费者来说,在“买买买”的同时,不妨丰富一些有关七夕的知识,增进对新时代劳动巧手、爱情与家庭关系以及人生价值追求的感悟,这样才能更好地感受七夕的美好、体会七夕的浪漫,展现七夕节走心的气质与灵魂。

总之,打造“浪漫经济”、享受“浪漫经济”,不能只有经济,没有文化。摒弃商业的聒噪,注重文化的传承,才能提高“浪漫经济”的发展效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