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4位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温州“泳”士凯旋。
就在几天前,他们历时11小时54分钟,让近150年人类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漫长历史上,第一次有了温州人的名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今年5月温州企业家登顶珠峰,到7月,温籍侨二代组摩托车队从意大利骑行37天回温,再到此次接力横渡英吉利海峡,这一项项难以完成的极限挑战,时常和温州人联系起来。然而,能折腾的温州人背后,我们又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梦想和不为人知的努力?
此刻,我们不妨一起再来看看这些故事的前前后后。
温州人有多“敢”想
登顶珠峰,骑行回温,横渡英吉利海峡,到底有多难,不妨先看这样一组数据:
1953年人类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以来,完成者仅有4469人;
从意大利骑行回温,距离相当于沿着赤道环绕地球三分之一圈;
自1875年第一次有游渡成功的记录以来,迄今大约仅1500人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距离长、水温低、风浪大、天气变幻不定是横渡面临的四大挑战。
“失败不可怕,人活着,总要为了梦想去拼一把。”登顶珠峰的金相杨今年39岁,是温州龙湾一家阀门企业的负责人。虽然平日里爱好户外运动、露营等,但38岁之前,他从未有过登山经验,可这并不妨碍喜欢挑战的他向往高山:2022年下半年,金相扬决定挑战珠穆朗玛峰。
黄忠达、谢德荣、赵静和项庆强是此番挑战“泳界珠峰”的四位温州“泳”士,他们有的在机关部门任职,也有私营企业主。
根据规则,接力横渡英吉利海峡,每队每人轮流游泳一个小时,不允许借助任何辅助设备,不得接触任何漂浮物体,一人放弃则意味着全队失利。
“英吉利海峡,是冬泳爱好者的终极梦想。我们知道困难重重,但很想去挑战一次!”谢德荣说,在此之前,还没有温州人成功挑战过英吉利海峡。他相信,别人能做到的事,温州人也能做到。
“想到就一定要去做到。”14岁赴意大利,在当地旅居26年的侨二代邓建义,是欧洲中华骑士联盟队长,骑行回国的想法不是心血来潮,早已酝酿了十几年。语言不通,一天骑十几个小时,无人区遇险……等真正踏上这趟跨越欧亚7国,全程14000多公里的归乡之旅,同样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以及难以预料的突发状况。
从他们的讲述不难看出,敢想,敢挑战,骨子里还抱着“人行我也行”的倔强,显然是这些温州人选择一次次出发的前提和根本动因。大家可能还嗅到了一丝“熟悉的配方”,多年前温州人决定出发,去走南闯北做生意铸商帮的时候,抱定的应该也是这样的想法。
然而问题又来了,敢想敢做就能成事么?为什么他们的挑战和探索都取得了不错的结果?显然故事还没完。
立了Flag 再一步步去实现
敢于冒险,不等于贸然犯险。
没有登山经验的金相扬给自己制订了三步走计划。
第一步,是半年内爬完8848层楼。每天晚上,他从小区一楼爬到15楼,然后坐电梯回到一楼,再爬15楼,到今年3月,金相扬一共爬1.1万层楼。
第二步,是完成3次雪山攀登计划:海拔5588米的那玛峰、5526米的乌库楚以及5040米的巴朗山。
第三步,是通过训练强化身体在恶劣环境下的耐受力。他去新疆,负重徒步100多公里重走玄奘路;在温州大罗山、泽雅模拟珠峰登顶,连续30个小时不睡觉,徒步70多公里。
抵达成功的彼岸,同样需要有搏击风浪的韧劲。
为了完成挑战,谢德荣等人也有着细致的训练安排:分为长距离游泳技术训练、长距离体能耐力训练、耐寒适应性训练和海游意志品质训练等4个阶段。
过往横渡失败者中,约有八成是因为体温降得过低而不得不中途退出。为了尽可能模拟真实的训练水温,他们可以在周末驱车来回9个小时,只为换取在建德新安江1小时的训练时间。
抵达英国后,谢德荣等人遭遇近年来当地最差的7月天气,横渡计划一再搁置,导致错过“横渡窗口期”。“准备了4年,被通知取消的那一刻,除了绝望还是绝望。”谢德荣只能和队员厚着脸皮,找到英吉利海峡游泳协会管理层,希望再给中国温州队一次机会,但得到的回答是:没有名额。即便如此,他们仍每天不断给管理层打电话,发短信。在此期间,四人先后8次下水试游,保持竞技状态。
9个人,6辆摩托车,从罗马到温州,“带头大哥”邓建义决定开始这趟万里归途时,同样耗费数月精心筹划行程:规划安全路线,了解沿途风土人情,办理签证、住宿和车辆入境手续,目的是让大家安全回到国内。骑行的日子,最难适应的是时差变化,也遇到了很多囧事,但在邓建义等人看来,这些辛苦跟沿途的风景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答案似乎在进一步揭晓。温州人敢想敢干,更会想会干。关键在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知道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他们会不约而同把实现梦想过程中的重重险阻,拆解成一个个可以努力克服的小目标,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去做去完成,积跬步以致千里。其实说到底,温州人身上映照的“四千”精神,如今看来无论是探险挑战还是商场博弈,都在持续激发出不一般的力量。
刻在骨子里的“拼”和“闯”
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
“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确实值得敬佩”“温州人这股不服输、一直进取的精神,真是刻到骨子里了”“温州人骨子里的勇敢,也造就了全世界温商的传奇故事”……随着温州4人横渡队成功挑战英吉利海峡,网络上频现对温州人精神的褒扬。
在温州人精神滋养下,温州人性格里总有一股“拼”与“闯”的劲头,这种精神甚至随着175万温州人延伸到全国各地,出现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遍布在130个国家和地区的68万温州人,也在努力传播着。
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第一座农民城崛起;第一个农民包机公司的诞生……敢想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文化基因,赋予温州人不畏艰难、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这也同样是区域发展重要的精神力量。
以打造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为目标,这座靠传统制造业起家、发家的城市,闯进新赛道,“无中生有”催生出一条覆盖“核风光水蓄氢储”的新能源千亿产业链,吸引青山、比亚迪、金风、运达、中广核等头部企业纷纷携大项目密集落子。
苏巧将 摄创建全国首个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温州创新推出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75项改革成果在全国全省推广。
置身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大环境,一道道发展的新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增强搏击风浪、破题开路的本领。新的征程,更需要激扬“四千”精神和温州人精神,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经验,变得愈加强大。
不惧挑战,是因为面对困难心中有数。对问题认识得越充分、越深刻,不断寻求破题的“钥匙”,拿出解难的“药方”,努力的方向就会更明确。
保持“闯”的劲头、“拼”的精神、“创”的勇气,期待在攀登科技的珠峰,搏击创新的蓝海,涌现更多温州人的身影,期待作为民营经济发祥地的温州,持续激发创新活力、改革动力、开放潜力,透过更多温州面孔,让世人看见传奇温州,与世界分享精彩中国。
潮新闻 记者 张银燕 编辑 赵琛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