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雨过后,城口碧空如洗,高燕乡星光村海拔700米的鞠家梁林海愈发郁郁葱葱,林下500亩淫羊藿长势喜人。
“未来,城口将发展1万亩淫羊藿,打造全国产量最大的高含量淫羊藿林下生态种植基地。”8月1日,重庆市大巴山中药研究院(下称大巴山中药研究院)院长周益权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历经3年探索,城口中药材向产而行,锁定区域特色品种、寻找规模化种植路径、完善精深加工产业链, 终于走上规模种植、精深加工的快车道。
【资料图】
▲天宝药业南坪玄参宗范基地。受访者供图
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走出发展困局的城口中药材产业, 正加速打造“大巴山药谷”。
问山:为城口中药材产业“寻医找药”
城口地处大巴山腹地,这里海拔高差大,自然环境复杂,珍稀、濒危、孑遗、模式植物极为丰富,境内有药用价值的中草药3800余种,可供开发利用的中药材上千种,被誉为“大巴山生态药谷”。
“品种多,品质也好。”谈起城口中药材,周益权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城口多数中药材生长在中高山地带或者林下仿野生种植环境,病虫害发生率低,药材干物质积累充分、有效成分含量很高,农药残留、重金属、有毒有害成分含量非常低,部分药材的主要有效成分含量高于规定标准的数倍。
然而,长期以来,外界公认原生态、无污染、品质好的城口中药材产品,产业优势并不明显。
2020年10月,城口县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签署共建大巴山中药研究院协议, 周益权便扎根城口,为城口中药材产业发展壮大“寻医找药”。
三年来,周益权与同事们踏遍了城口的山山水水,深入开展大巴山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起中药材实验室及陈列室,进行中药材质量检测,对道地中药材品种开展良种选育、品种质量评价、种子质量测试、种苗等级规格测试、规范化繁育与栽培研究,并拟出了《中药材产业的问题和建议(城口县)》清单。
▲天宝药业工作人员正在做药物成分实验。受访者供图
记者了解到,城口产的独活、天麻、云木香、太白贝母、黄柏、连翘、淫羊藿、川党参等,多在“巴掌田”“鸡窝地”的高山地区种植,品质虽好,但产量低且零星分散。
“这样的种植方式受到两方面制约。”周益权说,一是这些品种整体市场需求相对较小,周边其他区县都有种植,后期发展很容易遭遇“天花板”;二是城口“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县可用耕地仅有二十多万亩,产业发展难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80%以上的中药材产品由农户家庭种植。他告诉记者,“我们的任务就是找到能产业化发展的特色产品和其发展路径。”
很快,周益权与同事们发现了淫羊藿。淫羊藿是临床常用中药,城口是淫羊藿野生资源的主要产地。过去,全县每年要挖200多吨野生淫羊藿,现在一年只能挖到几十吨。
“ 城口的高含量箭叶淫羊藿含量达到国家药典标准8倍以上!”周益权介绍,淫羊藿在中药饮片、中成药、提取物市场都有很大的需求量,目前淫羊藿家种栽培刚起步,高含量淫羊藿品种供不应求,“林下淫羊藿将成为淫羊藿农业生产的主战场,而城口有发展淫羊藿的林地资源。”
就在淫羊藿取得重大进展同时,城口县在全市首次发现了珍贵药材曲茎石斛种群。曲茎石斛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
随即,大巴山研究院工作人员围绕淫羊藿、曲茎石斛生物学特性、种群生态环境、野生资源保护等展开系列研究,在高燕镇建立淫羊藿林下生态种植基地,在厚坪乡建立曲茎石斛人工繁育与仿野生生态种植基地。
经过反复考察和实际研究,大巴山中药研究院为城口中药材产业开出良方——构建”大品种+区域特色品种+面上品种”的品种优化布局,将淫羊藿、独活、连翘、太白贝母等品种作为大品种培育打造;曲茎石斛、恒河猴作为区域特色品种培育打造;面上辅助云木香、大黄、川牛膝、厚朴、川黄柏、杜仲、天冬、百部等多个品种,实现城口县中药材产业全域高质量发展。
用林:依托国储林规模种植林下药材
沿着盘山公路,记者驱车来到星光村鞠家梁高含量淫羊藿林下生态种植示范基地。
▲中药材种苗基地。受访者供图
眼前,成片的淫羊藿宛如绿色地毯铺展开去,智能化“药田哨兵”正自动采集大气温度、降雨量、光照强度、土壤湿度等关键气象数据,并通过5G网络将数据实时传至云平台,精准指导药材种植及田间管理。
“规范化种出了金宝贝。”62岁的胡建森正带着20多位村民在这里除草、施肥。他家有30亩林地,先流转给村集体,然后被城口县大巴山林业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林开公司)收储后种上了淫羊藿,他也从林农变成了药农,“一块林地多份收入,流转有租金,干活挣工资,有效益还有分红。”
在城口,像胡建森一样从林农变成药农的不在少数。2019年,重庆启动500万亩国家储备林(下称国储林)建设,城口县成为全市第一个发展国储林项目的区县,全县11个乡镇的林农将林地入股村集体经济组织,再流转到林开公司。
▲大巴山药谷标本展示区。 记者 彭瑜 摄
林开公司副总经理王兴军介绍,城口可用耕地有限,但林地面积近500万亩,是全市第一森林大县,目前共收储70万亩林地,“淫羊藿、曲茎石斛、天麻等生长习性喜阴湿,就适合林下种植。林下种植就是城口中药材规模化发展路径!”
依托国储林,城口快速推进淫羊藿、曲茎石斛的规范化、规模化林下种植,先后引进重庆天麻龙头企业硒旺华宝发展林下天麻2000亩,北京盛诺基医药建起1000余亩淫羊藿规范化示范基地、100亩繁育基地,裕品堂生物科技累计培育曲茎石斛组培苗150万丛。
▲淫羊藿林下种植基地。记者 彭瑜 摄
“一年种植、多年采收。”林开公司产业部主管施后勇介绍,淫羊藿种植第二年就有产出,三年后进入丰产,亩产干叶可达200公斤,每公斤市场价100元以上,每亩年产值上万元。而且,林下闲置土地空间种上中药材,残枝败叶没了,防火压力也变小了,既保护了青山绿水,又能强村富民。
截至目前,城口已建成约5000亩林下产业基地,城口淫羊藿、曲茎石斛开始引领重庆乃至全国发展,连翘、天麻助推林下中药材走在重庆前列 。城口“国家储备林+中药材发展”模式成为重庆国储林项目建设的示范样板,中药材品种从原来完全依靠有限耕地向耕地、林地双向布局。
▲淫羊藿林下种植基地。记者 彭瑜 摄
变道林下种植后,城口中药材产业也开始迈向规模化发展。据介绍,城口将在全县及周边推广应用5万亩以上淫羊藿,建成北京盛诺基医药最大的高含量淫羊蕾原料供应基地,打造全国产量最大的高含量淫羊藿林下生态种植基地。
制药:走“深加工精包装”发展路子
走进城口庙坝工业园区重庆天宝药业公司(下称天宝药业)初加工车间,公司负责人熊兴贵正带领工人为黄柏刮皮切丝,身后堆码的黄柏足足有600多吨。
“这些都是钱坨坨哦!”熊兴贵告诉记者,黄柏直接销售价格很低,有了初加工车间和饮片加工车间后,身价就看涨了。
熊兴贵是城口本地人,早年外出打过工,后来返乡创业种植中药材。他说, 过去因为市场信息闭塞、没有加工环节、销售渠道不畅,城口中药材产品长期面临“优质不能优价”的窘境,只是赚点劳力钱。
▲天宝药业工人正在进行黄柏初加工。 记者 彭瑜 摄
2017年,熊兴贵在城口县成立天宝药业,成为上海医药集团旗下重庆上药慧远药业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 新建中药材种植、加工、仓储建设等项目,带动流转土地5000余亩,建设大黄、独活等品种高产示范基地12个,还同22个乡镇16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签订了中药材收购合同订单。
2022年,天宝药业实现销售收入4.52亿元,已形成中药材种植、收购、生产、销售、科研等全产业链发展规模。
“延伸中药材加工链,既调动了老百姓种植积极性,又坚定加工企业信心。”城口县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城口县围绕中药材产品全流程延链、补链、强链,先后引进天宝药业、重庆昭德堂制药有限公司、重庆三源堂医药有限公司、大巴山生物科技公司等企业,从种植示范基地、产地初加工、精深产品加工,到农产品检验检测、现代物流、数据溯源、品牌培育等,打造中药材产业全产业。
现在,庙坝工业园区已建成中药材规整、切片、炮制、包装自动化生产线,酸枣仁精油健康产品生产线,天麻淘洗、烘干初加工生产线,花茶、蜂蜜罐装线,中药材晾晒、烘干、切片初加工生产线,全县鲜药材初加工能力达到每年3万吨。
截至目前,城口县中药材资源总量达36万亩,年产值近10亿元,培育中药材市级龙头企业2家、县级龙头企业10余家,从事中药材产业的市场主体达到300多家,覆盖全县40%以上农户。中药材产业正成为城口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举旗性产业之一。
2022年,庙坝工业园区被市经信委批准建设成为城口县特色中药材加工基地。
“走‘深加工精包装’发展路子,推进特色品牌建设,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城口县负责人称,下一步,城口将以产地药材为原料,研发生物制药、中药切片、精制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药兽药、中药大健康等产品,将中药材产业逐步向中医药产业发展延伸,促进中医药大健康农文旅融合发展。
“中药材产业链条长,关键在种得出,规模化,可持续,销得好。”重庆市药监局副局长李小平称,发展中药材产业,从种子种苗优选,种植的规范化、规模化,到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以及收、贮、销等环节都要统筹好。他认为,城口立足资源优势,选育区域特色品种、依托林下规模种植、完善全产业链,花大力气、创造大条件有序发展中药材产业,打造“大巴山药谷” 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