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小田改大田 增收又增效
靖州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模式提地力提产量
湖南日报3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 赵志高 通讯员 李大升 何嫘)今天,记者走进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阳镇爱国村看到,2200多亩“巴掌田”“斗笠田”,已集中连片改造成“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高标准农田,成了青山绿水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村党支部负责人杨和南介绍,过去的农田,绝大多数是小丘块,不利于大型农机作业。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小田改大田,既增加田亩面积,又方便机械化耕种,实现了提地力、提产量、提效益。
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问题是个大难题。靖州创新融资模式,按照“主体自筹、银行贷款、财政补助+贴息”联动投贷,引导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国有平台三方参与,形成财政资金、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多元投入格局。靖成经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耿有为介绍,新模式确保每亩投资3000元以上,加速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已完成渠阳镇、新厂镇、甘棠镇等4大示范片区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靖州还依托已建成的靖州种业科技创新中心,打造靖州数字农业公共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实时提供农产品生长环境、气象虫情等数据,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精准化指导、智能化生产、在线化服务,达到政企互通、便利群众、节本增效。
甘棠镇种粮大户伍宝河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全机械化作业、数字化管理,比纯人工操作一亩至少可以省500元。他承包150亩高标准农田,一年种两季,仅成本就节约15万元。
据统计,2019年至2022年,靖州共建成高标准农田8.22万亩,年新增粮食产量410万公斤,惠及9个乡镇59个行政村,受益农户达22911户、9650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