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开无人机就和玩手机一样简单,一上手就会了。”初春三月,常州经开区狄坂村种植户吴建兴一个人站在田埂边装好电池,调好机翼,轻按操作手柄,一番熟练操作后,无人植保机便原地升空,按照既定航线,向着冬小麦田飞去。

最近三年,老吴承包村上的400多亩农田每年亩均收益都超千元。

新模式、新技术、新田地……从过去的“种田吃饭”到如今的“种田赚钱”,老吴的致富经是狄坂村探索乡村振兴农业发展的缩影。这几年来,狄坂村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转型切口,从稻米产业入手,经历着一次黄土变黄金的蝶变。


(相关资料图)

“狄坂狄坂,一片草滩。”谈起狄坂的种田历史,88岁的老支书何永兴脑海中回忆起这首童谣。刚解放时的狄坂杂草丛生,地势低洼,芦苇荡间几块零散的土地勉强够村民维持温饱。上世纪50年代开始,老书记带领村民开垦荒地,修建水利,经过几年时间奋斗,村上村民每户都有两亩良田,大大提高了村上粮食产量。改革开放后,村工业产值年年上升,农业建设也快马加鞭,上世纪90年代末期,狄坂村所有农田均改造成为吨粮田,1992年,狄坂村超额完成国家认购任务10万多斤,坂村农业发展来到了第一个巅峰。

村里吃饭问题彻底解决,但新的问题也出现了。2000年后,村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发现打工比种地更有“奔头”,不少种田的“老把式”也随着年纪上去越来越力不从心,市场上的各类品牌大米也在冲击着传统米业格局,狄坂村的农业发展要往上发展,必须换个思路。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2013年,在村委集体的协助和政府的扶持下,种粮大户吴建兴创立了“吴建兴家庭农场”。老吴是维修农机出身,农场成立后,迅速确立从种子的培育、播种,到收割、销售一体化的绿色产业链,科学的种植手段加上优质稻种,老吴第一年种出来的稻子颗粒饱满、产量高,几年过后,吴建兴又注册了“荻坂”香米商标,进一步推进品牌化经营,积极采用线下线上两种推广模式,品牌一经推出,种植出来的香米广受客户好评。

品牌效应打出后,狄坂村结合高标准粮田建设,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造桥修路、河道清淤、景观绿化、路灯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累计建成高标准粮田538亩。老吴也扩大了种植面积。

“这几年来我们还发现,每年3月底到5月初是村上的旅游旺季。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连片田野,风光秀丽、大气,吸引各地摄影爱好者与游客纷至沓来。”在狄坂村书记吴寿波看来,狄坂坚持乡村产业振兴被赋予生态、休闲、文化传承等更多功能,也打开了狄坂村的眼界:“种”地就是“种”风景。

吴寿波给记者算了三笔账:一是增收账,现在的狄坂香米价高抢手,亩均效益能增收1300—1500多元,第一产业相当了不起;二是生态账,稻田成片土地连方的高标准能最少规模减小自然环境破坏,最大规模利用农田地力;三是发展账,420余亩农田丰收期间集中连片,层层叠叠,引得游人打卡游玩,也给了荻坂村发展农旅融合的打算。去年常州经开区的首届农民丰收节直接把主舞台设在了老吴的农田上,现场既有稻谷飘香,又有美丽风景,大大促进了旅游经济收入。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狄坂将以“水韵荻坂,果香田园”为主题,蓄力农旅融合,谋求更大发展。

(常景轩)

编辑: 范玉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