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在繁华都市的霓虹灯下,方寸之地上集聚着小宾馆、幼儿园、公共厕所,活动广场上的生活垃圾屡清屡现,电瓶车充电线从六楼高高垂下,居民楼的公共区域堆满了各种杂物……这些是许多人印象里老旧小区的模样。

但其实老旧小区也可以是另外一番景象:春日看花,秋赏落叶,一年四季总有特别的情调,孩子们总有变着花样的新鲜玩法……

隶属新城区解放门街道办,卫民社区所辖面积仅0.1平方公里,1791户居民大多由上个世纪国营厂的职工家属、城中村回迁人员及外来务工租户构成,这里也曾面临小区老旧、空间狭小、人员复杂等治理难题。


(资料图片)

这所有的变化都要从遇见数字化治理说起。

卫民社区的迷你花园

昔日繁华回归平淡

沿解放路左拐,从近30米宽的车道进入绿荫遮蔽的狭长小巷,再步行不过五分钟,便进入卫民社区的辖区。

94年前,作为西安城中第一批按照现代化城市格局开发改造的街区,卫民社区周边聚集了民生百货、解放商城等大批早期大型商业体,不少老西安人将其形象地称为“百年街区”。

如今,近百年过去了,昔日的繁华与喧嚣回归平淡,留下的这个片区成为西安市内最大的棚户集中区和移民文化区。

卫民社区住户中,80%为外来租户。2019年以前,房主与租户间租房时大多签上一纸合同,或是经过熟人介绍便直接入住,导致房屋纠纷时有发生,房主和租户查询相关信息都很头疼。

“由于工作地点经常变动,我在很多个小区租过房子。自从卫民社区对房屋租赁进行线上登记管理,保障信息安全,省了不少麻烦。”来自甘肃的租户马阳阳说。

“我们房主也最怕把房子租给不良租客,毁坏房子,社区的数字街道平台上有一个‘黑名单’管理,租客一旦上了‘黑名单’,在社区是租不到房子的,提前帮我们规避了风险。”房主赵卫东介绍。

2019年,解放门街道办开始建设街道数字平台,运用建模技术,将社区中所有被看见、被发现、被记录的数据信息条分缕析,并定期在系统中更新数据。

在传统数据库中,一个房屋只保留一个租客信息,现在卫民社区将历任房客信息全部保留,房主的租赁情况、房主与房客的纠纷、房费续租等问题在系统中一清二楚,消除了不少租房管理隐患。

今年33岁的外卖员刘亮租住在这里近四年了,平时工作早出晚归,他最看重的是这里一个月仅400多元的房租,还有去哪里都很方便的交通区位优势。

“白天出去跑单,晚上为了多赚点有时候也会通宵接单,就这样周而复始,不过很快不一样了,孩子上小学就接来了。”刘亮说,赚钱虽辛苦,但他更期盼的是孩子能在城里顺利入学。

刘亮打听到,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上小学,需要由驻地派出所出具其满一年以上的居住证明。2022年7月,刘亮来到社区服务中心寻求帮助,在解放门数字街道平台上进行查询,房屋租赁信息一目了然,过去耗时一周才能开好的证明当天就办好了。

“住房、上学,对居民来说哪样不是大事?社区治理数字化不是啥高大上的东西,就是最简单、直接、实用的服务功能。”卫民社区党支部书记黄璐说。

社区居民正在用数字化设备办理业务   视觉中国|供图

“魔方数字”让生活多彩

在卫民社区服务中心,所见景象与想象中很不一样。不同于其他城市社区高大上的智慧大屏,卫民社区的数字化办公区在不足十平方米的活动室内,虽不高大上,但功能一样不少。

为进一步实现社区服务精准化、治理精细化,2019年7月,卫民社区开始推进智能化、数字化建设,对小区监控系统、人脸识别、智能门禁进行全面覆盖,所有信息都被一一录入到数字平台当中。

一年后,解放门街道办通过政府项目招标,依托第三方公司技术,建设解放门数字街道。西安易惠家信息服务公司在五家竞争公司中脱颖而出,原因除了有多年丰富的社区服务经验外,还有其可以随时根据社区需求对系统进行升级,持续跟踪的服务。

“就像小孩子玩魔方一样,系统模块中的每一块都由个人、家庭和住房等基本信息构成,把信息关联之后,形成交叉比对、后台运用、精准匹配。”西安易惠家信息服务公司技术负责人徐佳宏说,社区服务精准化、精细化的实现,都是基于系统这个有意思的“魔方数字底座”。

57岁的社区网格员周晓玲对数字街道建设中的变化感受很深。做网格员两年多来,周晓玲一直有一套自己的“老办法”,她负责的团结院大楼小区共106户居民,小区不大,却由四个单位和不少外来租户组成,为了尽可能熟悉每户居民的状况,周晓玲常常一趟趟上楼下楼,光手写信息就记录了七八个本子。

现在,周晓玲可以通过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街道数字平台随时查看、添加、比对居民信息,省去不少时间不说,也减轻了不少来回跑趟的体力活儿。

黄璐介绍,社区有2000余人,社区工作人员却只有八名,人员、资源、权限都非常有限,尤其面对现下多轮疫情冲击,居民的生活需求远超社区的承接能力。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借助解放门数字街道平台,卫民社区啃下了不少“硬骨头”——独居老人、育龄妇女外出就医,房屋老旧、公共空间逼仄,租户租房管理混乱……

市井烟火持续升腾

春夏时节,一群身穿薄纱彩裙、头戴珠钗的年轻人出现在卫民社区十字路口的老梧桐树下,惹得行人纷纷驻足。

这是新城区解放门街道推出的一场发扬传统文化、盘活街区经济的社区活动,卫民社区副主任郝嘉乐通过数字平台信息筛选,发动辖区内的服装、美妆、小吃店铺推出了团购、折扣、变装一系列活动,吸引年轻人主动来了解老城里的风景和故事。

“数字平台的使用让社区工作人员从不少繁琐的工作中脱身,释放更多时间和精力走进社区里发现居民需求,再去找到答案。”郝嘉乐说。

同时,卫民小区作为上世纪的低洼老旧小区,绿化面积虽然有限,却很有亮点,小区外围两侧绿植葱葱郁郁,凑近一看,花花草草都长在废弃的管道里,长势很旺。

“小区没有多余的资金搞绿化,买不起树苗,我们就和居民一起想到这个点子,刚开始有想法时只取了一小片做试验,没想到效果特别好。”郝嘉乐指着爬满绿植的外围墙介绍。

社区的老年活动室处在社区主路上,由于门口空间狭小,空间改造没办法横向延伸太多,社区便联合高校师生进行实地测量,决定从竖向空间下功夫,打造一个垂直面四平方米左右的迷你社区花园。

用流动的数据让社区活起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解放门数字街道平台助力下,卫民社区的老小区、老街区逐渐成为新的宝藏打卡地。

除此之外,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大家头脑风暴想出不少新点子,社区迷你马拉松运动、三八节插花活动、利用收集废品改善小区公用设施……卫民社区开始有了卫民花园的气息。

社区路口的梧桐树看起来已有三四层楼高,经历多年的风吹雨打,树干显得更加挺拔。一位在梧桐树下歇凉的居民告诉记者:梧桐树有一个寓意,“梧”通吾,即指自己,希望每个人在这里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