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后,农忙正当时。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落别布依族彝族乡(下称“落别乡”)山坳间,樱桃花开迎客来,蜜蜂飞舞采蜜忙,农民锄地笑开颜,果树、蜜蜂、中药材等生态农业种养殖基地一派火热。
如是这般生机盎然的景象,离不开落别乡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发展生态农业的探索实践。近年来,落别乡不断整合闲置土地资源,创新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强力培育特色产业,先后打造了落别樱桃、徐家菜籽油、张氏岩蜂蜂蜜、布依油团等特色优质品牌,不仅有效带动当地群众致富,更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产业效益。
种养结合,立体发展效益更高
(相关资料图)
早春时节,万物竞相复苏。在落别乡一处山坳里,就藏着一个“生机勃勃”的致富“秘境”:凹凸的岩峰,挺拔的果树,错落的蜂箱,翠绿的中草药等布局有序,交织成一个立体的生态种养空间。
贵州张氏兴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六枝岩蜂养殖基地。 人民网 陈洁泉摄
这里是贵州张氏兴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六枝岩蜂养殖基地。基地建在一片岩石山地上,当地农户对这里的记忆尤为深刻:过去只在石头缝里种玉米,大部分都丢荒。
养蜂,是贵州张氏兴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张顺勇找到的出路。“落别乡森林植被好,光叫得出名字的蜜源植被就有160多种。”作为土生土长的落别乡人,2015年,张顺勇从自家的荒地着手,进行野蜂收集、驯化及扩散养殖。
生机,源于以短养长、种养结合、立体发展的发展思路。“中草药和樱桃花都是优质蜜源。”基地内原有一些樱桃树和野生中草药,养蜂过程中,张顺勇发现,这些区域的产蜜量更高。“打造一个环境让蜜蜂、果树、中草药,互相成就又各有价值。”成为张顺勇的实践方向。
创新发展思路成效很明显。张顺勇在基地内种满樱桃树,林下又种植黄精、重楼等多种中药材,为养蜂提供了更好的蜜源环境,酿造出的蜂蜜更优质、更有特色、附加值也更高了。
依靠蜜蜂养殖、中药材种植、果树种植的山地生态农业,让原本荒废的岩石山地焕发了致富生机。截至目前,贵州张氏兴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已有1000余个蜂箱,蜂蜜产值达200多万元,中药材100余亩,樱桃树60余亩。同时为周边农户提供了近百个就业岗位,也有不少农户借鉴该模式开始自己养殖六枝岩蜂创业。
贵州张氏兴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六枝岩蜂养殖基地。人民网 陈洁泉摄
好蜂蜜自然市场也不差。“再过两天樱桃花开了,这里就会成为游客驻足拍照打卡的好去处,再过两个月樱桃成熟,便又是一派丰收景象。”张顺勇算准了,游客也能成为购买蜂蜜的“回头客”,农旅一体化,效益更高了。
因地制宜,绿色发展前景更好
8人一组,10分钟,200平方米土地迅速完成松土,被分成一个个均匀整齐的方块。
这些天,在落别乡抵耳村中药材基地里,村民们正挥动锄头奋力开垦土地,抢抓时机种植黄精、白芨等中药材,一片忙碌景象。
村民杨万德是其中一员,从开垦荒地时就开始跟着干,是这支队伍里的“老人”了。“这些地都在山腰上,岩石多,又分散,有些种种玉米,但大部分都抛荒了。”杨万德回忆,过去种玉米,一年只有1万余元收入,后来干脆不干了。
村民正在落别乡抵耳村中药材基地种植中药材。人民网 陈洁泉摄
“岩石山地抛荒,怎么盘活?”在抵耳村,闲置土地有500余亩,长期因耕作不便、种粮效益低等原因导致抛荒。
“还得因地制宜。”抵耳村土地透气性强,适合种植中药材。2022年,抵耳村以岩石山地为依托,尝试质量更好、价值更高的仿野生种植中药材的发展新路子。
迅速组织流转土地,开垦荒地,把中药材种在原生态岩石中,不施加任何化肥……抵耳村迅速落实仿野生种植中药材的尝试,并经过市场调查最终选定了黄精、三叶青、重楼等市场价较高且稳定的中药材品种。截至目前,100余亩中药材已经下种,种植进度仍在推进。
土地活了,就业岗位多了,农户收入也增加了。“开垦,锄地,下种,浇水,除草,一年都有活干。”杨万德越想越有劲儿,一天工钱90元,再加上土地流转,一年收入可不少。
(责编:李永馨、陈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