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县西连镇海上的一个个养殖网箱构成一片海洋牧场。记者 张锋锋 摄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湛江是海洋大市,海洋面积达2.1万平方公里,海洋在湛江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省海洋碳中和试点城市,强化湛江港湾等重点海域环境整治,加强近岸海域环境治理,探索海洋碳汇核算方法学“湛江标准”。


【资料图】

今年市两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将目光齐齐投向海洋生态,探讨海洋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道,共谋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之路。

推进海洋生态整体性治理

市人大代表廖小玲表示,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碎片化”难题,应通过治理方式与治理工具的整合、各职能部门的协同合作、服务流程的优化,形成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问题解决机制。

廖小玲建议,建立统一的海洋信息管理网络数据库,提高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治理手段,更多地运用大数据等新方法,推动公共监督进而规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行为;政府各职能部门协同合作,通过建立统一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主体,统筹各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建立社会对海洋生态问题的治理情况的跟进渠道,从而调动区域公共资源来提供公共服务,落实执法成效,促进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加强海洋治理领域政府服务的连贯性,通过错位灵活的服务供给消除治理过程中公共服务“碎片化”的影响,优化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制,保障治理过程的平稳性与持续性。

海域专养划定养殖蓝图

“当前,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着力发展海洋经济培育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树立海洋生态协同发展新格局理念势在必行。”市人大代表何德边表示。

他就流沙湾珠贝养殖提出具体建议,根据广东省、湛江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流沙港湾属珍珠贝养殖海域,为规划好专海(海域)专养(育种培育区、苗贝养殖区、育珠贝休养区、育珠贝养殖区),加强贝类养殖的环境治理,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实施海区养殖规划,规划好发展策略;坚持陆海统筹,协调处理好海洋渔业与其他产业的发展;合理布局产业开发,进一步明确养殖用海,以法律形式划定禁养区、养殖区和限养区,解决养殖户哪里可以养、养什么、养多少的问题;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区域养殖容量和密度控制,采取海域轮休制,大力发展深海、外海养殖,尤其是对优质、传统的养殖海域进行重点保护。

培育人海和谐文化价值观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市政协委员陈建华表示,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栏等各种宣传媒体,强化市民海洋生态文明意识。开展海洋知识、海洋法律法规及海洋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活动,倡导海洋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发展观和道德观,培育人与海洋和谐发展的文化价值观、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资源开发观,使社会各界自觉地关爱海洋、保护海洋、善待海洋。

陈建华建议,参考国家、省在海洋开发、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规定,建立实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机制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与赔偿制度;加大对海洋环境的监测,定期开展海洋环境风险评估,排查治理隐患。同时,还要打造海洋牧场,建设国家海洋公园,加强海洋生态修复和海洋环境治理,改善海域生态环境。

大力发掘海洋碳汇潜力

海洋碳汇是将海洋作为一个特定载体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化的过程和机制,单位海域中生物固碳量是森林的10倍,是草原的290倍。

民盟湛江市委建议,重点开发红树林、海草床、滨海盐沼三大蓝碳生态系统,支持开展全市海洋碳汇资源全面调查与监测,摸清红树林及海洋渔业、贝类、藻类等碳储量、碳汇量现状,编写出《湛江市海洋碳汇核算报告》;促进绿色养殖业发展,支持海底森林、海上平台和岸基配套和上层藻类养殖、中层贝类养殖、下层腐食性生物养殖为一体的海水立体综合养殖,推进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进一步释放碳汇资源潜力,有效增加生态碳汇。

湛江具有发展红树林生态碳汇交易的优势。民盟湛江市委建议,全面掌握本市红树林蓝碳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基本特征,建立红树林蓝碳生态系统碳库;建立红树林碳汇计量与核算方法,开发出具有全国意义的红树林碳普惠核算方法,形成首个红树林碳汇核算“湛江标准”,推动全国红树林碳汇纳入碳普惠交易市场,把“红树林之城”特色品牌打造为本市生态碳汇交易的新名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