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2015年4月20日A05版相关报道

去年8月,唐小强在湖里区禾缘社区做志愿者。(郑靖 摄)

本报讯 (记者 庄筱婧 陆晓凤)昨天,土耳其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发文,唐小强已经确认在此次土耳其地震中不幸遇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唐小强,1992年8月出生。本名伊德里斯·塔尔哈·卡尔塔夫,曾用名唐强,定居于厦门湖里。他是湖北卫视脱口秀节目《非正式会谈》土耳其常驻代表,参与《非正式会谈》多期节目的录制。

据悉,唐小强在废墟下待了超过85小时,早已经过了72小时黄金抢救期,但救援人员一直没有放弃,一直在紧急救援,期待奇迹发生。昨日凌晨1时许,救援人员将唐小强搜救出来,但遗憾的是他已经去世。

唐小强的好友欧玛也发文公布噩耗,证实了唐小强在地震中遇难,“我的一生好兄弟唐小强已确认在本次土耳其地震大灾难中遇难。请你们记住他,记住他美丽的灵魂。”

《非正式会谈》节目爆火以后,唐小强曾透露得到了很多北京、上海的工作机会,但他依然选择留在厦门湖里生活。今年1月20日,也就是除夕前一天,唐小强曾在微信给记者送上新年祝福,他告诉记者,计划2月从土耳其回厦门。

【朋友眼中的他】

喜欢中国功夫电影 来厦12年会讲闽南话

据唐小强的朋友张先生介绍,唐小强非常喜欢厦门,把土耳其的很多亲戚带到厦门来,有四个堂弟、表弟在厦大读书。他曾说,“我要永远当厦门人”。

他不仅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语,还会讲闽南话。更令人佩服的是,他不仅会说汉语,还能够用流畅的中文文笔与大家微信聊天。

爱上中国从电影开始。在去年8月的采访中,唐小强曾告诉记者,他从小喜欢中国功夫电影。因为电影他爱上了学中文,取名“唐小强”。他于2010年来中国留学,毕业于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全世界那么多城市,他为什么选择来厦门读书?“本来打算去美国,爸爸建议我来中国,我就选择厦门。”自从2010年来到厦大读书,唐小强就深深地爱上厦门,一待12年。“生活在厦门,我觉得很平静,很安全。最重要的是,厦门人都很友好热情,在这里感觉像在家一样温馨。”

“听到厦航的音乐,我的眼泪不自觉流下来。”唐小强对厦门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告诉本报记者,出门他都喜欢乘坐厦航的班机,对他来说,听到厦航标志性的落地音乐,就是“回了家”。他甚至说,自从来到厦门,偶尔回土耳其反而有点不习惯。

唐小强曾告诉本报记者,闽南的人情味、家庭观念和土耳其很像,这座城市的亲切和友善让他舍不得离开。

【同伴眼中的他】

主动参加志愿服务

还觉得自己活干少了

在湖里区禾缘社区工作人员蔡灿贤的印象中,唐小强正直、朴实、纯真。疫情期间,唐小强还多次当志愿者。

“他太热心了,第一天来做核酸就问我们哪里可以参加志愿服务。”蔡灿贤曾与他一同参与志愿服务。据介绍,为了当上志愿者,他向湖里区禾缘社区申请了好几回,最终如愿以偿,负责采样点进口的测体温、查验健康码工作。顶着8月毒辣的太阳,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这个岗位上,唐小强一干就是三天。

短短几天,蔡灿贤就感受到了他实干务实的作风。“他不仅主动参与志愿服务,还觉得我们给他安排的时间不够长,他还能多干些活儿。”蔡灿贤说。

“看着社区工作人员头顶烈日,脚踩冰块,搀扶行动不便的居民做核酸,我被他们深深地感动了。”去年8月,记者在五缘实验学校核酸采样点采访时,唐小强对记者说道。在湖里五缘湾生活的四五年,唐小强常常感受到邻里间的互助互爱,他说希望能为社区尽一份力。

他热情开朗,与其他志愿者打成一片。志愿服务休息的间隙,他还跟志愿者互相学习土耳其话和闽南话。

2015年,唐小强曾在厦门见义勇为,本报也曾报道过,标题为《土耳其留学生路边救人》。当时,他遇上面包车与大货车追尾事故,二话不说立即停车救人,这件事也被主持人杨迪在《非正式会谈》节目中讲过。

“中国有句古话‘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土耳其也有相似的谚语。”对唐小强来说,能为自己的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好事,是中国和土耳其传统文化里共同提倡的美德,也是他从小接受的教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