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2月22日深夜,在上海市宝山区双泉路和龙镇路的路口,几位身穿黄色或蓝色衣服的外卖骑手在一间亮灯的亭子前排着队。他们好多刚结束跑单,在此等候着,为同住室友购买一些缓解发热症状的药物,“以前收工后来这里做核酸,现在来这里买药,轻车熟路。”一位外卖小哥调侃道。

这里是宝山区月浦镇卫生服务中心。据大江东工作室观察,月浦镇地处上海北郊,园区、农村、城区的面积各占三分之一。月浦镇距离市中心不太远,居住成本又不太高,许多快递、外卖小哥,初入社会的年轻白领选择在此居住。因为流动性大,这部分人群成为上海此轮疫情的首批感染者。

12月22日,月浦镇居民在核酸亭改造的发热哨点外排队看诊。

“2020年以来,服务中心内常设一间发热门诊。”月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晓琳说,12月上旬,考虑到来看发热门诊的患者越来越多,很有可能与其他看普通门诊的老人形成交叉感染。而防疫政策调整后,做核酸的人减少了,“于是我们决定,将院外空旷处的核酸检测亭改造成发热哨点。”

开辟挂号收费窗口、补充诊疗用药和抢救物品、连接门诊收费系统、抽调两名医护坐镇其中……仅用3天,核酸检测亭便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完成门诊诊室的改造,12月11日开始接待第一批发热患者。

由核酸检测亭改造而来的发热哨点内景

刚开始,核酸检测亭每天只有十几名患者前来就诊,“本周开始,人流量开始快速爬坡,现在每天有超过300人来看诊。”张晓琳补充道,这个亭子是24小时开放的,每天承接的单量很高。

月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有7个服务站点,均匀分布在45.3平方公里镇区范围内,工厂职工、村民和小区居民都可以就近找到一间服务站。服务站内配有一名全科医生和一名中医师,医护人员普遍在10人上下。“就像迷你版的服务中心。”张晓琳说。平时,他们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此时,这些毛细血管末端的服务站发挥了重要作用,承接着大部分社区轻症患者的求医问药和健康指导。

“像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这些热门药物还是缺的。”张晓琳说,“但其他解热镇痛药物,例如日夜百服咛和泰诺等,我们还能开得出来,部分药物还会拆零售出,最主要是对症下药。”

除了上级部门定期的药品配给,近期,张晓琳和同事们还在积极拓展新的渠道,从经销商或服务商手中筹备更多的药物,“目前只能维持手中药物和就诊需求的紧平衡。我们最大的诉求是,药品流通可以快点、更快点,有充足的药足备货,我们就能给社区居民提供充分的支持。有药,就能‘留’住轻症患者,缓解二三级医院的压力,避免医疗挤兑。”张晓琳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