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哲 川观新闻记者 王代强

近日,经专业机构核查,2022国际竹博会产生的99.53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通过新种植竹林以及购买宜宾市长宁县已经营竹林产生的碳汇减排量予以抵消,标志着四川首笔竹林碳汇交易成功。

上半年,四川在4个市、11个县(市、区)和8个国有林草单位启动首批林草碳汇项目开发试点,目前进展如何?


(相关资料图)

加速推进

超20个项目规模超800万亩

12月8日,雅安市宝兴县大溪乡烟溪口村,生态管护员杨宗云在一片新栽种了树苗的林地进行日常管护。这是宝兴县林业碳汇项目实施地块之一。

“2016年至2021年,我们按照平均每年增加27万立方米林木蓄积量、固碳16万吨的进度,完成一期6.7万亩林业碳汇开发,实现26万吨林业碳汇首期交易签约,计入期30年,预计将产生碳汇量300余万吨,产值可达2000万元。”宝兴县林业局项目办主任黄帅说,宝兴县新成立了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促进局,负责组织实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项目开发,并对外公布地方林业碳汇储量及年固碳量等重要数据,对接林业碳汇项目合作方。

不只宝兴,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各试点地区的林草碳汇项目加速推进,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碳汇项目超过20个,开发规模超过800万亩。这些项目既有符合国际碳信用体系的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项目(CDM/AR)和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项目(VCS),又有满足国内碳信用体系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CCER)和熊猫标准项目(PS),还有相关基金会、企业和个人等资助实施的公益性碳汇项目。

各地因地制宜实施改革创新。眉山市洪雅县成立了全省首个森林碳汇管理局;广元市剑阁县成立了全省首个森林碳汇事务中心;泸州探索推进纳溪西部国际高新林竹产业园西南线上碳汇交易站点平台建设,指定社会企业作为碳汇开发实施主体,进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交易。

补齐短板

探索区域性林草碳汇交易机制

最近,巴中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浙江金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签订《碳中和碳减排量购买项目合同》,约定向金华市出售13000吨核证自愿减排量,用以抵消其省运会重大场景碳排放。“由于林草碳汇测算等工作较为复杂,这个项目具体如何‘交货’,还需要长期探索。”巴中市林业局总工程师张学仕说。

碳汇的计量与监测,是林草碳汇项目开发、建设和交易的重要基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四川林草碳汇计量与监测的研究还处于发展初期,熟练掌握林草碳汇监测计量的人才比较匮乏,而培养这些人才需要大量的理论培训和长期的项目实战训练。

同时,社会对林草碳汇认知不足。“不确定其发展前景,省内大多数企业对林草碳汇持谨慎观望态度,参与程度不高。”上述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说。

另外,四川已备案注册的碳汇项目主要是国际CDM和VCS项目,符合国内标准的交易项目较少,导致林草碳汇交易发展相对滞后,与其他省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如何补齐短板?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将加强技术支撑,建设林草碳汇专家库、项目库和技术标准库,引进推广国内外先进科研成果,加强关键人才培养。同时,分区分类建设一批林草碳汇示范项目,推动林草资源成片规模开发。此外,将把林草碳汇项目优先纳入林草财政资金支持范围。对符合条件的碳汇林,拟允许其利用一定比例土地发展生态产业。

市场交易方面,四川将试点探索区域性林草碳汇交易机制,鼓励高耗能高排放企业购买林草碳汇,履行减排义务。探索林草“碳普惠”机制,倡导节庆节会等重大社会活动购买林草碳汇抵消碳排放,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人购买林草碳汇消除碳足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