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口佐坑村水稻种植和收割实现机械化。通讯员周伟浩 摄
乌禽嶂南麓,西枝江源头,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惠东县宝口镇佐坑村,这里生态环境优美,山水资源丰富,素有“江源古村、淳净佐坑”之美誉。但也因为地处偏僻,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资料图)
随着驻镇帮镇扶村和“党建引领百村共建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以下简称“百村共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佐坑村党总支部在惠州市人民检察院、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支持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成立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江源大米”,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的乡村振兴新“稻”路。
眼下,350亩晚造水稻已完成收割,新建成的烘干机开始运转,大米加工生产线即将投用……看着金灿灿的稻谷堆满仓库,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探索新路
成立专业合作社推动水稻种植规模化
深秋,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来到距离惠州市区约150公里的佐坑村,一下车,满身的疲惫被美丽的田园风光驱散了,远处的青山层峦叠嶂,眼前的稻田一片金黄,田边的溪水欢快流淌……
位于莲花山支脉乌禽嶂山下的佐坑村,是东江一级支流西枝江的发源地,坐拥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山水资源。依托这些资源优势,村里通过出租水电站,每年有约50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底子薄、来源窄,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佐坑村党总支部书记徐汉忠说,佐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大家都往外跑,留不住人。“全村户籍人口2200多人,常住人口不到300人。”如何蹚出一条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成了佐坑村“百村共建”工作的着力点。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发展产业必须守住生态底线”这是市检察院、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和佐坑村形成的共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驻宝口镇乡村振兴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佐坑村驻村第一书记周伟浩介绍,结合佐坑村实际,立足生态优势,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经过实地调研,与佐坑村一起规划了一条以生态水稻种植为产业突破口的发展路径。
2022年初,以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为契机,佐坑村党总支部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200多亩,采用“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农户+企业或社会组织”的模式,牵头领办惠州市源尚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起初,村民持观望态度,周伟浩鼓励村“两委”干部带头参与,获得合作社启动资金,目前已有14位村民成为社员,一起推动水稻种植规模化。
“流转来的200多亩田地主要在西枝江河道两岸,引用西枝江源头水灌溉,突出‘源’生态、绿色健康的品质标准。”周伟浩介绍,今年7月,早造水稻收成60多吨稻谷,晚造水稻又将种植面积扩大到350亩,目前正在陆续收割中,“预计稻谷产量超过100吨。”
产业发展
建设大米加工生产线实现“种产销”一条龙
伴随着阵阵轰鸣声,收割机在金黄的稻田里来回穿梭,一排排禾秆、稻穗被迅速收入囊中,不多时收割机谷仓便被填满,当金灿灿的谷粒从卸谷器里倾泻而出时,大伙的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现在种水稻都是机械化了,一台收割机一天能收三四十亩的水稻。”徐汉忠介绍,村里决定成立合作社种植水稻时,大家就定下了要走机械化的道路。但是购买机械的资金成了难题。市检察院团总支部书记、佐坑村党总支部兼职副书记庄德仲介绍,市检察院发挥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牵头单位职能作用,在市人大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成员单位的帮助下,于今年上半年筹集110万元资金购买了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农机装备,帮助该村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现代化。
今年7月,早造水稻顺利收割,但新情况接踵而来。60吨稻谷靠人工去晒干,不现实。于是合作社开始寻找能烘干的厂家。“宝口周边找遍了,都没找着,最后拉到70公里外的汕尾海丰才烘干了。”周伟浩介绍,烘干之后还得加工成大米,又费了好大劲拉到龙门去加工销售。
这来回折腾得够呛,运费也花了不少。吃一堑长一智,市检察院、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参与“百村共建”的两个结对党支部以及佐坑村党总支部一商量,决定在村里建设大米加工生产线。规划、选址、筹款……各方通力合作,占地800多平米的加工厂房建起来了,11月下旬,两台烘干机已到位,大米加工生产线开始安装调试。“现在我们收割回来的稻谷,在村里就可以直接加工成大米了。”徐汉忠说,有了这条生产线,不仅方便了自己,也将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现在宝口镇、高潭镇的好些种粮大户,都找我们来加工了。”
大米的销售推广工作也同步进行。“现在已经有好几个单位预定了。”周伟浩介绍,大家商议后,初定将佐坑村生产的大米命名为“江源大米”,下一步将注册商标,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三产融合
以直播和电商引流,推动生态旅游发展
一产二产做起来了,如何让三产旺起来?市检察院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参与“百村共建”工作的两个党支部已有了新方向。
佐坑村生态人文资源丰富,这里山深林密,乌禽嶂山脉内有中华穿山甲以及灵猫、水獭、紫纹兜兰等珍稀动植物;这里是西枝江源头,水资源丰富,水环境优美,并修建有亲水栈道和休闲步道;这里有特色村落,有县级不可移动文物“五云楼”,历史建筑“五德楼”等遗存……
为了让这些“养在深山”的资源被更多人看见,佐坑村在市检察院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支持下,开始进行探索实践。今年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天,佐坑村联合相关单位开启了长达12个小时的直播活动,既有关于农耕、美食制作、钓鱼等沉浸式体验,也有农民趣味运动赛、客家山歌表演等现场活动,还有展现田园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慢直播等,吸引了超过1.5万人观看,获得点赞数30多万。
“我们想通过直播、电商等渠道,吸引更多关注,带动生态休闲旅游和农产品销售。”周伟浩说,由此推动水稻种植从主要“卖产品”向“卖风景”“卖体验”“卖文化”转变,实现“生态+产业”齐发展。
更多的实践和探索正在推进中,修缮村内古建筑、设计二十四节气走廊、打造有文旅价值的稻田景观等,丰富旅游内涵和景观;针对不同人群开展法治宣传,围绕大家关心的森林植被、矿产资源、野生动植物、环境污染、土地承包等主题,让村民学法懂法用法;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开拓佐坑村生产的大米、茶叶、青枣等农产品市场;深入挖掘在外人才资源,建立佐坑在外人才信息库,通过产业发展吸引在外人才反哺家乡……
“有市检察院和工作队的支持,再加上全村人的努力,相信我们村的乡村振兴之路会越走越宽,越来越好。”徐汉忠说。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欧阳成 通讯员惠政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