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清晨,龙门浩老街被飞驰的地铁吵醒。我也随之醒来。
打开窗户,抬头,远处缓缓流动的雾霭里,横江索道悬跃天际,仿若一道虹桥;低头,朦胧中,长江隐约可见,更远处有灰青色山峦影影绰绰,是一幅迷人的山水画。等推门而出,则能望见高楼林立的渝中半岛,回首则见苍翠欲滴的真武山主峰。即便我已经在龙门浩江山一号工作了八年,每天置身这片江山之中,依然百看不厌。那些粉墙黛瓦鳞次栉比,那些游客如织人潮涌动,让我内心认为龙门浩是“最重庆”的地方。
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必然是幸运的。记得2002年,陪伴着南滨路的第一列观光老火车“南滨驿站”,我也进驻了龙门浩一段时间。那时匆忙,除了工作很少出门去探寻龙门浩的街头巷尾与各种故事,但我曾经到过,龙门浩也就在心中留存了。更幸运的是,2015年我在丰都建设完玉皇圣地景区后又回到了龙门浩,一路风景寻找,让我心绪舒展而宁静,一如晨雨中的青石板路,又重新认识了龙门浩的大街小巷。
龙门浩很“老”。我时常站在南滨路上瞻仰“神龟石”,还有凝视横亘在枯水江面上的拦水堤。江水流淌千万年,性情所致,流经于此,清水溪与之交汇,波平如镜,形成水湾,仿似弯月,被古人称为“浩”。“浩”生石梁,中有缺口,刻“龙门”二字。不知何时起,龙门浩顺江而建,以龙门为界,分上浩、下浩两部分,各自逐级沿溪而上,结茧而生,逶迤登上马鞍山顶。每当皓月当空,三三两两的江舟便集泊于此,赏月观渔火。清乾隆川东道张九镒赞曰:“石扇划地轴,一涧流淙淙。谁将青玉镜,挂在苍鳞龙。俯看波上下,波静影相从。举头问清影,银蟾隔几重”。巴县知县王尔鉴在编修《巴县志》时也说:“石破天开处,龙行俨禹门。魄宁生月窟,光自耀云根。雪浪盘今古,冰轮变晓昏。临风登彼岸,涂后有遗村。”龙门浩就是这样,因一条长江,一道石梁;因一座山峦,一条溪水;因一弄观月,经久不息的烟火,流今很“老”了,现在也是“最重庆”的一个“网红”打卡地。
龙门浩很“摩登”。我刚回龙门浩工作那段时间,中午特别喜欢和同事一起漫步办公室旁边有点荒芜的地带,不过当我们扒开杂草走近,便能看到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立德乐洋行。那时,立德乐洋行年久失修,隐蔽深处,少有人知晓。我和同事不断翻看它的石碑,摄录留存的文字,才知道它有久远的故事。1890年3月,重庆龙门浩开埠,先后修建立德乐洋行、万国医院、英国盐务办事处、亚细亚火油公司等。而今,岁月几经轮回,龙门浩街道在立德乐洋行基础上又建起了开埠遗址公园。开埠公园建设前,我还专门带女儿在立德乐洋行那棵崖边黄葛树前合影留念。开埠公园遗址记录了那段开放、发展的历史,颇是“洋气十足”,充分彰显了重庆的“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我也十分自豪。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故事,在龙门浩,只要你从开埠遗址公园拾级爬上马鞍山,就能在陈旧的街巷中看到上世纪修建的重庆制药七厂、重庆柴油机厂、重庆合成纤维厂,还有冰糕厂、猪鬃厂、皮革厂、雨衣厂、制钉厂等。我现在只要有空闲依旧喜欢在龙门浩街巷中散步,早上中午晚上,随太阳光影转移,每一片落叶就是一首诗,每一间旧房就是一个故事。甚至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行人,都能在满目翠绿中闪现一缕清亮的柔光。
每每有外地友人来重庆,我最喜欢推荐他们到龙门浩看重庆。一是我工作于此,方便接待;二是龙门浩真是“最重庆”的地方,除龙门浩老街、长江索道、清水溪、袁隆平小学和马鞍山开埠遗址外,还有索道火锅、非白民宿、如故烧烤等等。与渝中半岛的繁华不同,龙门浩终是多了一种自然野生的美。在龙门浩,越往深走,就越能触摸重庆的时代气息。复建的龙门浩老街,老旧中不失新潮,山地建筑,坡地风情,8D梦幻,可听轨道列车飞驰而过,可看索道横江穿越,脚下轮船来来往往,头上飞机忙忙碌碌,你能想到的重庆模样,龙门浩应有尽有。如果你再融进马鞍山步道,随一片片泛黄的黄葛树叶迎风飘下,对着路上的行人不停招手,有几只小狗跟你嬉戏打闹,见猫在窗台上躺卧着,眼睛半睁半闭,任尔走街串巷,一副懒得理你的神情。就连紫焰桂花酒厂,除了屋子是旧的,手艺是祖传的,相信酒好不怕巷子深,不会出来兜揽客人。我每次经过街巷,总是喜欢停歇一下,深深呼吸上几口空气中淡淡飘散的桂花酒香。
龙门浩美在哪里,以前我并不太了解。有人说龙门浩的美是生活形态,有人说龙门浩的美是故事记录,有人说龙门浩的美是浸在街巷的每一粒砂砾里、每一片树叶中。其实,这次龙门浩街道作家协会成立,我才真正认识了龙门浩的美。如果说以往在龙门浩清晨漫步是活得莹润而极富生机的话,那么龙门浩采风就真看到了那种历史刻刀下的一道道深深痕迹。寻访龙门浩,登上马鞍山,可以俯视长江,鸟瞰全城,回溯开埠原点,感受重庆的厚重文化底蕴。正如非白民宿的美女老板周诗琦说:“马鞍山,是寻得到老城气息的地方。曲折的小路,爬坡上坎,民居楼房错乱叠出,高大的黄葛树遍布每个角落。这里的一切,是无数重庆人回忆的故乡”。是呀,有事无事,邀上三五朋友和知己,回到重庆人的故乡,到龙门浩讨一壶茶,看江水宛然流入窗户,品阳光轻摸木凳竹椅,将生活的暖意与茶香中和。聊重庆、聊龙门浩、聊老街,聊生活中不只是茶的韵味……即便喝着喝着,茶淡了,人散了,江水的气息也会越来越醇厚香甜的!
知名作家许大立在《带我去马鞍山看日落》一文中说,一定要到龙门浩看落日。想想,如果从渝中半岛看过来,龙门浩一幅祥和的“余趣雅舍”居民生活画卷,自有说不出的景致况味。而龙门浩的晨曦清风,落日晚霞,和唤醒的流转时光,一定是重庆的一轴长长书卷,需要一处一处地看,每一页都值得细细品读。
作者简介:郑维山,重庆人,上世纪七十年代生。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散文学会会员、重庆新诗学会会员。在全国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散文、评论若干。有部分作品收录各种选本及高校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