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2点,美联储议息会议有了结果。
(资料图)
最终美联储还是选择加息25基点。
其实这次美联储加息多少,已经不重要。
从这次鲍威尔和耶伦的讲话,让我感觉当前美联储的救市措施,反而是在针对中小银行的鲸吞收割计划。
具体本文会来详细分析。
(1)议息会议
在硅谷银行破产后,虽然市场一度比较情绪化的认为,美联储将因此停止加息。
不过我上周也跟大家分析过,这个预期还是比较情绪化的,美联储最终加息25基点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
结果本周市场在重新冷静之后,其实也不断提高美联储3月加息25基点的预期。
在这次加息之前,市场预期加息25基点的概率基本已经上升到82%。
所以,本次美联储加息25基点,也没有超出本周的市场预期,只是超出上周的市场预期。
从中我们也是要明确了解一件事情。
当市场出现一些重大变故的时候,市场预期有时候也会比较情绪化,不一定准确。
而且市场预期是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预测。
这次美联储议息会议,市场关注的焦点,已经不在于本次美联储是加息25基点,还是不加息,因为没有太大悬念。
市场关注焦点在于,美联储这次点阵图预期的今年终端利率会在哪里。
因为硅谷银行破产,导致对美联储今年终端利率的预期,市场分化比较大。
结果显示,美联储本次议息会议,总的18名决策者里,有10名决策者支持今年加息到5%利率。
有3名决策者支持加息到5.25%,有3名支持到5.5%,有1名支持加息到5.75%,我估计这个人是美联储最鹰的布拉德。
还有1名是支持加息到4.75%。
由于本次美联储加息25基点后,美国利率是已经上升到4.75%了。
意味着,这份点阵图显示,当前美联储支持不再加息的只有1人,而剩余所有人,最低也认为要至少再加息1次25基点。
也就是,如果接下来没有出现类似硅谷银行破产这样的重大幺蛾子的话,那么5月美联储的议息会议,大概率还要再加息25基点。
但也基本意味着,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到了尾声。
不过,这个周期末尾,可能是一个“长尾效应”,意思是美联储今年全年大概率还会维持高利率。
之前硅谷银行破产后,市场除了预期美联储不再加息,还乐观预期美联储下半年就会降息。
但鲍威尔在23日凌晨的记者会上,是明确回应称“与会者认为今年不会降息,今年降息不是我们的基本预期。”
这给市场泼了盆冷水,下半年降息的市场预期概率马上大幅度下降。
那么硅谷银行破产的事情,对美联储没影响吗?
当然也不是。
在硅谷银行破产前两天,鲍威尔是在国会上连续放鹰,称3月这次议息会议的点阵图预期的终端利率可能高于12月的点阵图。
本来12月的点阵图也是预期今年美联储会加息到5.1%利率。
这使得,市场对今年终端利率的预期,一下子提升到了5.45%。
后来硅谷银行破产后,市场对终端利率的预期,就骤降到4.9%。
而这次美联储加息后公布的点阵图,则显示今年终端利率的预期值是5.1%,跟去年12月持平。
也就是,本来这个终端利率会更高,但因为有硅谷银行破产,所以现在终端利率变成跟12月一样。
美联储还是有小怂了下,为了安抚市场,这次并没有选择激进的加息50基点。
但美联储对终端利率的态度,比市场预期更强硬。
本来市场认为美联储加完这次25基点后,5月就不加息了。
结果现在美联储是暗示,5月还要再加息一次25基点,并且下半年不会降息。
总结:
美联储怂了,但又没完全怂。
美联储硬了,但又没完全硬。
横批:美联储“微软”。
(2)项庄舞剑
对于硅谷银行破产的事情,鲍威尔还说了句有意思的话。
鲍威尔称,美联储真正关注的是宏观经济结果,银行业问题导致的信贷紧缩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与加息一样的效果。
这话意思是,硅谷银行破产所带来的信贷紧缩效果,相当于美联储加息一次25基点。
之前美联储是想再加息两次25基点,加息到5.25%,现在可能就只会再加息一次,加息到5%。
其实,凡事都有代价。
我是不相信美联储会天真到,真认为如此激进加息,可以一点代价都不用付出。
虽然美联储对外要不断安抚市场,只会说一些让市场积极乐观的话。
美联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卖方,肯定只会把话往好里说,不会说一些不好的话。
即使放鹰要加息到底,也会不断扯美国经济很强劲、韧性十足这类忽悠人的鬼话。
但我相信,美联储自己关起门来讨论问题的时候,对于加息可能会出现的代价,美联储自己应该是有充分预期的。
我是不太认为,硅谷银行破产,就可以让美联储直接货币转向,在下半年就直接降息。
这是我上周的观点,目前我也仍然持这一观点。
虽然当前美联储加息到了尾声,但还会有长尾效应,让美联储至少今年会维持全年的高利率。
这势必还是会给美国的银行业,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带来持续的紧缩压力。
而且鲍威尔还说了,因为硅谷银行破产,“在3月会议开始的前几天,曾考虑过暂停加息。但加息行动得到美联储成员强有力的一致支持。如有必要,美联储将超预期加息,我们会那样做。”
这个“如有必要”,一部分是明面上跟通胀数据绑定,假如今年6月开始,美国通胀再次飙升,那么不排除美联储还会进一步加息。
还有一部分是暗地里,如果美国加息收割不理想,美联储加息这把镰刀也很难收回去。
当然,如果下半年美国通胀继续大幅回落,或者美国加息收割效果达到目标,美联储加息也是可能偃旗息鼓。
不过我觉得这种可能性相对较低。
今天美股在鲍威尔讲话的后半段跳水,除了一部分是因为鲍威尔说下半年不会降息。
还有一部分是因为美国财长耶伦的讲话。
十分巧合的是,这次鲍威尔记者会的后半段,跟耶伦在国会的听证会,时间上有重叠。
而耶伦在这次听证会上是说“财政部制定政策时,侧重于让银行系统的形势趋于稳定,必须改善公众对于美国银行系统的信心。现在还不是判断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保险额度上限是否合适的时机。”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目前给银行的存款保险是25万美元,意思是储户存款在25万美元以内,可以得到赔付,超过25万美元就不兜底。
但因为硅谷银行破产的事情影响得比较大,让美联储紧急扩表2970亿美元,对美国银行业定向放水,新设立银行定期贷款计划(BTFP),可以让银行以持有债券的票面价格来抵押贷款,而以前通常市值来抵押。
美联储这样做,即使银行破产了,也能把手里的债券抵押给美联储,贷来资金偿还给储户。
所以,之前市场就在问耶伦,既然美联储都兜底了,是不是让这个存款保险额度上限提高。
但耶伦是否定了这个说法。
可能有人会问,美联储兜底,和存款保险额度上限提高,有什么区别。
二者主要区别是,美联储兜底,是把钱借给银行,这个钱是有利率的,相当于是给银行加杠杆,给散户兜底,但还进一步放大了银行风险。
而提高存款保险上限,银行只要给保费,那么FDIC就得赔付,银行不需要加杠杆。
所以,我看到有人不太理解,明明鲍威尔说“所有存款是安全的”,但耶伦又说不提高存款保险额度上限,感觉这两个是矛盾的。
但其实并不矛盾。
鲍威尔说的,是通过给银行定向扩表放水,来保障储户存款安全。
而耶伦说的是,不通过提高存款保险上限,来保障储户存款安全。
二者其实都是说同一件事情,就是美国当前就是采取美联储给银行定向扩表的方式,来给散户兜底。
但这种一边加息,一边给银行定向扩表的方式,其实是在给中小银行加杠杆,反而会进一步放大美国中小银行的风险。
给我感觉,就像是美联储在给中小银行强行灌有毒的蜂蜜。
这个蜂蜜虽然可以解美国银行业的燃眉之急,但会让美国中小银行一年后还钱时,风险更大。
(3)意在沛公
过去一年,因为美联储激进加息,有1.1万亿美元的存款,从美国中小银行流出。
大量资金跑去买美债和货币基金,美国的货币基金市场规模当前已经膨胀到5.4万亿美元的新高规模。
在硅谷银行破产后,中小银行资金流出更严重,这时候美联储对中小银行定向放水,让中小银行一周跟美联储借了3000亿美元。
看似美联储救了中小银行,但美联储借给中小银行的钱,是以当前加息后的高利率去借的。
美国银行业最常用的贴现工具,上周利率是4.75%,这次加息25基点后,估计得到5%利率了。贷款周期是90天。
大家想想,90天后,当这些流动性紧张的中小银行,要偿付这些高息贷款的时候,资金会不会更加紧张,更容易破产?
而美联储新设立的BTFP救市工具,上周的利率也是4.7%。贷款周期长一些,可以到一年。
所以,为什么说一边加息,一边扩表是扭曲的。
因为通常量化宽松是要在0利率环境下,才能持续。
高利率环境很难量化宽松。
大家可以想想,要是有个放高利贷的,一天到晚就想要把高利率贷款借给你,你觉得他是安好心,还是不安好心。
当前美联储并没有量化宽松,其实上周美联储还是有减持一些美债,仍然还在缩小资产端规模,之所以会扩表2970亿美元,是针对银行业的定向扩表。
但这种高利率的定向扩表,更像是针对美国中小银行的一次“鲸吞”计划。
特别是美联储当前表明就是要维持全年高利率情况下,当前美联储的救市,反而会放大中小银行的风险。
美国有数千家银行,过去这些年,美国银行业的内部吞并是一直都有,银行数量也一直在减少。
美国银行数量差不多从2001年的9614家,缩减到2020年的5001家,减少了快一半。
但在经过这次美国金融危机,估计美国银行业还要进一步加速倒闭和整合。
美联储当前这种对银行业的定向扩表,并非在真正救银行业,只是在给储户兜底,银行该破产还是会破产。
而且这个储户兜底,可能还是有针对性的,而不是说给所有储户都兜底,一些外国储户可能就没那么容易被兜底到。
其实这基本已经是亮牌了,能看出美联储这次救市,其实就是加速美国银行业的整合,最终会有很多美国的中小银行破产。
这就可以理解,为何鲍威尔和耶伦,都在强调,当前救市只是保障储户存款安全,而不是对企业救助,也不会保护银行的投资者。
所以,美国的银行板块,还有得跌,也难怪一向对银行股情有独钟的巴菲特,会在去年大面积清仓银行股。
如果银行股不多跌点,像巴菲特这些资本大鳄,又如何用白菜价去低价抄底呢?
这就是资本收割的套路。
美国发动的这轮收割,不但是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收割,也是在对美国国内的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