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级大寒潮来了!南方降温超20℃将一夜入冬,原因或是全球变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入冬以来的最强寒潮已经来袭!这次寒潮强度非常大,堪称霸王级,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的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在11月28日记录下了-42.1℃的低温,刷新了今年冬天的记录。而这一波来自西伯利亚腹地的冷空气会在几天内席卷我国中东部。

寒潮将袭击我国中东部

根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寒潮预警,从11月28日至12月1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大幅降温,南方一些地方的降温幅度超过20℃,0℃冰冻线将强硬地推进至长江以南,甚至到达广东北部。两广地区甚至出现了下雪的可能性。估计南方不少地方的朋友们也得穿上羽绒服了。

0℃线全面推进至长江以南

最夸张的当属云贵地区,最近这里的温度一度非常高,11月28日贵州罗甸最高气温一度接近35℃,但到12月1日将下降到只有7℃,降温幅度达到27~28℃,简直是从夏天直接切换到了冬天。那么这场如此强大的寒潮是如何产生的呢?与大家的想象不同的是,它有很大可能和全球变暖有关。

今冬最强寒潮

全球变暖会导致寒潮?这个推论与一般的感觉不符,但确实存在这种机理。比如说这次的寒潮,它的老家在西伯利亚,那里存在着冷高压,堆积了大量的寒冷空气。这些寒冷空气一旦南下,就会形成大规模的寒潮。那么是什么动力推动冷空气南下呢?这就涉及到一个名词:北极涡旋。

在北极地区由于天气寒冷,冷空气会下降到地面附近,形成高气压,同时使极地上空的高空出现低气压,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环流,这就是北极涡旋,又称极涡。在极涡的外围则环绕着西风急流。北极越冷,极涡就越强并且越稳定,反而使极地的寒冷空气被锁在涡旋当中,不容易频繁南下。

北极涡放的强弱

但如果北极地区不够冷,极涡不那么强大时,西风带就会发生剧烈的波动,暖气流也会趁机北上侵入极地。这些扰动有时甚至会导致极涡中心分裂成两个或几个,并且不得不向南寻找出路。这就导致北极和西伯利亚的"正宗"冷空气大举南下,形成寒潮。

不幸的是,如今北极变暖的趋势非常严重,背景就是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类工业活动向大气层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这些气体产生了强烈的温室效应,使得全球平均气温不断升高,带来了很多气候问题。而北极比较特殊,升温幅度比全球平均值还要更高。

北极变暖存在放大效应

由于北极地区是一大片海洋,存在大量海冰,白色的冰层反射了阳光,使得海水获得的热量减少。当气温升高海冰融化后,白色的冰层被深色的海水取代,吸收的阳光热量增加,就会加剧升温过程,这就使得北极的变暖存在放大效应。根据1979至2021年期间的数据,北冰洋以每10年0.75℃的速度变暖,几乎是全球平均值的4倍。

北极海冰不断减少

随着北极地区的逐年变暖,北极涡旋变弱且不稳定,西风带的振荡越来越强烈,北极和西伯利亚地区积聚的冷空气就会一波波的南下,形成寒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寒潮和冷冬不是一回事,寒潮多的年份未必就是冷冬。

因为冷冬与否是按平均气温来评判的,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冬季的平均气温也在逐渐走高,冷冬确实越来越少了。即使在今年"三重拉尼娜"现象的刺激下,入冬以来多数日子的气温并没有那么冷,南方很多地方还出现了高温。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水表面温度低于正常年份温度的现象,它与海面水温持续高于常年温度的厄尔尼诺事件相反, 被认为是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异常的重要信号。大家印象里总会觉得拉尼娜现象会带来冷冬,2008年我国南方的低温雨雪灾害就与那一年的拉尼娜事件有关。

拉尼娜事件

而三重拉尼娜则是连续三个冬季出现拉尼娜现象,按理说更应该带来冷冬。但事实上三重拉尼娜并不是"三倍"拉尼娜,到底产生冷冬还是暖冬也没有定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多半还是暖冬的赢面更大一些。

与平均气温决定的冷冬不同,寒潮则是外来的冷空气在几天之内的短期影响,虽然可能来势汹汹,但很可能来得快去得也快,冷空气大军过境之后就又开始回暖,对整个冬季的平均气温无法构成决定性的影响。

寒潮来临,人们穿上羽绒服

因此,寒潮因全球变暖而变得强大而频繁,却不能改变气候变暖的趋势。根据我国气象局的预测,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总体偏弱。只有东北、西北的一些地区较常年同期偏低1℃至2℃,有可能出现区域性的冷冬。而全国其它地区的气温会接近常年同期或者偏高,并出现"前冬偏暖、后冬偏冷"的气候特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