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重庆市司法行政系统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情况新闻发布会举行。重庆市司法局局长种及灵介绍了近年来重庆基层治理法治化推进的情况。
种及灵表示,近年来,重庆市司法局以创新实施基层治理“五大行动”为抓手,组织动员全市9.5万名基层司法行政力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一线、服务群众,坚持行政立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普法宣传同向发力,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坚持需求导向 精准立法供给让群众获得感更强
【资料图】
通过行政立法,将基层治理的成功经验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针对群众的身边事、烦心事,科学制定了市政府立法计划,今年共推进行政立法16个。设立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中心湾社区、南岸区南山街道龙井村等市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30个。在全国率先建成统一的现行有效的政策文件数据库,作为唯一的省市在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会议上汇报了经验做法;在这个数据库里面,集中公布了143部规章,6115件规范性文件,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从权威渠道方便快捷找到现行的政策文件。
坚持问题导向 严格规范执法让群众满意度更高
聚焦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在实践中反映出的问题,积极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动执法权下沉,向经济发达镇额外赋权306项,又拟向全市乡镇街道普遍赋权329项。
组建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9个市级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在全市所有的乡镇(街道)均已设立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和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并推进综合执法力量下沉。
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的记录,重大执法决定的法治审核,推动了42个市级部门制定标准规范、14个行业领域出台新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3个部门出台“免罚清单”,开展了《行政处罚法》执法规范化建设,并对2万余件执法案卷进行抽查评查。
坚持责任导向 强化平安建设让群众安全感更足
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贯穿基层治理法治化全过程,确保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管理不缺位。持续深化“枫桥经验”重庆实践,大力推广“老马工作法”,不断完善“三调对接”和“一庭两所”工作机制,努力构建起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以行政调解为主导、以司法调解为保障的“大调解”工作体系。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类调解组织受理调解矛盾纠纷36.39万件,调解的成功率达98%,各类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通过调解有效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建立“诉调、警调、访调”的对接组织534个,今年通过“三调对接”累计化解矛盾纠纷就达到7.18万件。同时,开展了“助企发展·司法同行”专项行动,为108个园区、6349家企业,提出了风险提示和法律建议8000余条。
坚持目标导向 共建共治共享让群众幸福感更可持续
积极推广“乡贤评理”“法治大院”“新风小院”等乡村治理的好经验,同时细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标准,明确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工作要求,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89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225个。
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派驻等方式扎实推进“村居法律顾问”的全覆盖工程,会同市委宣传部等部门共同实施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网格化培养工程,同时还会同市农业农村委实施“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结对培养工程,努力推进人人懂法、户户守法。
推动制订自律性社会规范的示范文本,开展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章法治审查,推动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共建共治共享。
坚持结果导向 升级智慧司法让群众体验感更好
改版升级“12348重庆法网”,搭建了网站、APP、微信3个入口,实现法律援助、公证申请等12类办事“网上运行”,今年以来累计访问、查询服务550万人次,实现法律服务“一站办、一网办、指尖办、随身办”,提供免费法律咨询24.3万人次,承办法律援助案件6.2万件。
优化“大牛”法律机器人/类脑算法,推动全市300余台“大牛”法律机器人“上岗”村(社区),累计提供法律咨询等各类服务5万余件(次),努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建立“行本·公证链在线存证平台”,24小时面向社会提供电子证据安全存储、取证维权、在线公证等智能化服务,目前存证数超8000余万条,满意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