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并从听和说的双向交流中训练学习者聆听、表达与应用的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学生表达欲望不强、参与人数少、口头表达不规范、表述混乱等情况,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改正、提升。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口语交际课,笔者总结了一些有效的策略。

开平市水口镇致和小学 关婉华


(资料图片)

多方面激发学生表达积极性

不少小学生其实有着强烈的表现欲,在教育过程中,老师要牢牢把握这个心理特点,尽量给学生创造合适的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其中。

通过换位思维,揣摩周围人物,并模拟人物说话的语调、神情与动态,可以为学生带来贴合日常生活的口语训练情境。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课《安慰》中,教材就设定了数个情境,其中一个是让一名同学来扮演需要被安抚的小学生,之后再让其他同学来进行安抚。这样的情境很贴近生活,能让学生有话可说,他们的积极性就能更好地被调动起来。教师还可以请同学们先设想有哪些需要别人安慰的情况,再设计相对应的安慰方法,并从语调、手势等方面指导其他同学执行,这样可以同时调动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带来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小孩子天生喜欢和别人竞争,会积极争取奖励,高年级的小学生也不例外。顺应这样的天性,在口语交际课中就可以设置竞赛环节,充分调动他们的发言积极性。例如,在六年级上册中的口语交际课《演讲》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组准备,先按照课堂内容提出问题,合力写好演讲稿,然后推荐一名代表上台演讲。各组还需要推选一位学生作为评判,为演讲的同学打分,最后总分最高的小组能得到一些小奖品。本着为组争光的心理,每个学生都会积极参与,为组员出谋划策,上台演讲的学生更是认真准备,努力表现,力求取胜。

拓宽口语交流活动参与面

在口语交际课的课堂中,常常是少量爱好表达的学生充当“发声者”,而大部分学生,特别是个性偏内向的,扮演着“倾听者”。部分学生活跃度不足的问题,需要老师在交流活动中采取有效的引导手段来解决。

笔者觉得丰富的交流活动对增强学生积极性、拓宽口语交流活动参与面具有实际作用。教师可以采取分组交流以及轮动发言的方式,例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然后再由其中一位学生代表小组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并在下一节课中轮换其他同学当小组代表。这样一来,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

在开展分组交流活动时,教师也要做好协调工作。在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课《怎么表演课文剧》中,笔者会让学生从本单元的课文中选取一段内容来小组表演,各小组按照组员的不同个性来分配角色,共同商讨表演内容,并在课后进行排演,最后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这种做法让全班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口语交流的过程中,大大拓宽了口语交流活动参与面。

规范学生口头表达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导与言传身教。对于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存在的表达不明确、语言不标准等情况,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点拨和改正,从而使学生在仿效的过程中,慢慢纠正口头表达问题。对口头表达较弱的学生,教师还可以采用一对一助学的方式,让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和他一同学习,使学生有一个可以模仿、学习的对象,更高效地锻炼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在口语交际课堂中,教师应该尽量创设条件,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有效的引导和协调,让他们可以及时、适当地纠正自身的不足,更高效地增强表达能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