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塑料问题已成为仅次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近年来,外卖行业呈井喷式发展,在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同时,由此产生的外卖垃圾也对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城市每天产生的外卖塑料垃圾有多少?外卖塑料垃圾怎么“降”,如何“解”?如何治理外卖行业塑料污染,加大塑料回收利用?请看海报新闻《外卖塑料垃圾调查》系列报道。
【资料图】
海报新闻记者 仇晶 仪首歌 济南报道
你吃过外卖吗?
你知道外卖塑料垃圾应该如何分类吗?
……
在如今繁忙的社会生活中,外卖为忙碌的打工人带来了极大便利,深深影响和改变着都市人群的饮食生活方式,然而,爆发式增长的外卖行业也带来了爆发式增长的外卖塑料包装垃圾量。据《外卖业包装塑料环境影响及回收循环研究报告(2021)》显示,近些年外卖塑料包装消耗量从2015年的5.7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57.4万吨,5年间增长为原来的10倍。
众所周知,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科学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节省土地资源、有利于再生资源利用。因此,想理清外卖塑料包装垃圾应当“何去何从”,还需在其垃圾的分类上落脚。为此,海报新闻记者走上街头,深入居民小区、办公楼、垃圾分类中转站等地,从垃圾分类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三个环节展开调查,了解外卖塑料包装垃圾分类的现状。
“混投”现象明显 市民观念、分类设施仍需完善
海报新闻记者在济南市街头走访时了解到,对于“外卖塑料包装垃圾如何分类”这个问题,受访者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众说纷纭,有说属于其他垃圾的,有说属于厨余垃圾的,还有说属于有害垃圾的。
山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塑料垃圾行业专家公布了正确答案:塑料都属于“可回收物”,但前提是,要将塑料包装内残余的食物残渣或其他污染物清洗干净,否则,建议将其归于“其他垃圾”。
按照这个答案来看,受访市民的正确率不足一成,有三成受访者能够回答出“其他垃圾”,一成受访者认为是“可回收物”,还有一半以上的受访者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
与大多数市民对外卖塑料包装垃圾分类概念模糊的现状相印证的是,在泉城路、和平路、舜华路、千佛山西路等多个垃圾分类站点,记者看到垃圾的“混投”现象依然大量存在,很多标着“厨余垃圾”的分类垃圾箱里,外卖的餐盒、包装袋还有一些可回收的纸箱、泡沫盒等塞得满满当当。作为分类投放主体的市民,如果对“该怎么分类”这一概念不明,就相当于走错了垃圾分类的第一步,后续的各个垃圾分类环节都将为弥补这一错误付出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在垃圾分类投放点,标着“厨余垃圾”的垃圾箱里也塞着外卖塑料包装垃圾,“混投”现象依旧存在
那么垃圾分类的硬件设施配备的又如何?记者对市区老旧小区、新建小区以及办公写字楼进行实地探访,发现大多数管理较好的老旧小区、新建小区和写字楼都具备垃圾分类设施,至少有“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两种分类。而对于管理一般的小区和写字楼来说,则只有“其他垃圾”这一种垃圾箱,无法为市民提供精准分类的条件。
千佛山西路附近一小区内,只有“其他垃圾”的垃圾箱排成一排立在墙根,并没有真正做到投放设施的分类
近年来,济南市也在不断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工作。记者在泉城路街道等管理较好的垃圾分类站点看到,站点不仅垃圾分类设施配备齐全,还有垃圾分类督导员值守,他们会对投放垃圾的市民进行宣传提示,对于已经放错的垃圾重新分拣至对应的箱体。前不久,济南市还公布了全市44个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作为提高全市垃圾分类科普服务能力和覆盖范围的一次摸索与实践,助力垃圾分类家喻户晓,人人参与。
泉城路街道配备的智能垃圾分类设施,还配备专门的垃圾分类督导员,为前来投放垃圾的市民、游客宣传推广垃圾分类知识,并把分类错误的垃圾重新分拣
济南推行“车载桶装,换桶直运” 规范分类收集、运输环节
在分类投放环节,由于市民主体分类概念不清,分类投放设施配套不完善等因素导致了“混投”情况的发生。那么在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环节,是否有“混收”“混运”的情况发生呢?
7月20日下午4点,海报新闻记者在经十一路附近一所生活垃圾转运站进行蹲守,发现当天只有清一色的“其他垃圾”垃圾桶进站。运送垃圾桶的车辆,有的是中型货车、有的是电动三轮车,抵达站点后,工作人员和垃圾运输员合力将垃圾桶抬下车,放置在垃圾压缩车的后尾处,两桶一组挂在车尾,由自动升抬装置将其倾倒至垃圾斗内进行压缩。
记者看到,当天该转运站收集的都是“其他垃圾”垃圾桶内的垃圾,未发现混收、混运现象
当天,在马鞍山路附近居民小区外,记者还看到,一辆辆电动垃圾收集车,将收集好的灰色“其他垃圾”桶放置在小区外的路口,由转运站的压缩车前来统一收集。记者的探访中均未发现混收、混运的情况。
自2021年5月1日《济南市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济南不断改进完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体系,推动“车载桶装,换桶直运”等密闭、高效的生活垃圾运输方式,在特定时间收、运某一类垃圾桶至垃圾转运站,直接进行压缩处理,中间流程不再更换容器,有效避免了垃圾收集、运输中的跑冒滴漏等情况的同时,也基本解决了以往居民反映较大的分类收集、运输环节中存在的“混收”、“混运”问题,让分类更直观,更易受到监督。
“车载桶装,换桶直运”密闭、高效的生活垃圾运输方式,有效避免了垃圾收集、运输中的跑冒滴漏等情况的同时,让分类更直观,更易受到监督
然而,在垃圾转运站的探访中,记者也看到,从“其他垃圾”桶中倾倒而出的,依然有很多果皮、菜叶等“厨余垃圾”,以及纸板、泡沫这样的“可回收物”。综合来看,目前外卖塑料包装垃圾分类之“难”,最大的难点还是集中在“分类投放”这第一道关卡,让投放者树立正确的垃圾分类理念、掌握精确的垃圾分类知识,依旧任重而道远。
对此,“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泉城路街道垃圾分类体验中心、泉城路街道垃圾分类负责人张现水分享了泉城路街道的一系列经验做法。
首先在辖区内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两网融合”,开展“蓝帐篷”等活动,引导、鼓励居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吸引群众,尤其从娃娃抓起,参与到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中来,建立了包含“垃圾分类知识区”“垃圾分类错题本文化墙”“户外信息化智慧平台播放区”“旧物改造区”等多个内容板块的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同时,组成以张现水为主要宣讲师的“水哥教你来分类”专业宣讲团,打造垃圾分类宣传阵地,成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平台。
目前,辖区居民的垃圾分类知识知晓率达到100%,参与率90%以上,准确率达到80%以上,形成了老城小巷独有的垃圾分类文化。
调查中,很多受访者坦言,这些年,自己在政府的宣传引导下,自觉对于垃圾分类的认知尚可,但面对外卖塑料包装垃圾的分类这一问题,仍然感到有些“冷门”。这也反映出,公众对于新兴事物利弊认识的普遍滞后性。然而,现实已经摆在眼前,如何在外卖塑料包装垃圾变成更大的环境问题前将其化解,这是摆在全社会面前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究竟使用过的外卖塑料包装垃圾最理想的“归宿”是哪里?它们是否得到了合理的处理?海报新闻记者将持续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