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海报新闻记者 梁雯 仪首歌 报道
“书上写的历史看一眼就过了,但是伤痕是真真切切留在老人们的身上。这让我觉得要更加珍爱和平,也要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7月27日,在采访中,记小医抚平历史伤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员,来自丽水学院医学院的杜雨薇同学这样告诉海报新闻记者。今年6月底至今,杜雨薇和其他八位团队成员与周边医院医疗队等人结伴,走访了丽水的七位细菌战受害者,给他们送去慰问物资,自费帮老人们清理细菌战后久久不能愈合的伤口。同学们的这一举动在网络平台引发关注,网友们纷纷为他们点赞。
细菌战受害者腿上的疤痕
杜雨薇告诉记者,记小医抚平历史伤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已经进行到第二年,作为校级社会实践团队,每年都会有队员在暑假期间去帮助丽水周边的细菌战受害者。这并不是件容易的工作,这些被细菌战戕害的人现在大多已八九十岁,且很多住在山区。杜雨薇记得今年她和队员们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才来到一位老人家里。此外,虽是医学院的学生,但看到老人们因细菌战留下的伤口持续化脓、发臭、无法愈合,对杜雨薇和队员们来说,也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杜雨薇和队员们都认为,这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大家知道的细菌战一般都是历史书上的,文字描述出来的和眼睛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我们想为这些老人宣传一下,他们中的很多人过得不是特别好。”杜雨薇说。
杜雨薇今年加入这个团队,是受学长蔡元霆所托。作为记小医抚平历史伤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第一任队长,蔡元霆告诉记者,去年他和队员们曾遇到过一位病情严重的老人。这位老人感染了炭疽杆菌,伤口曾在上海的医院根治过,但是一有小伤口,就又复发了。“他的整个小腿的肉就像被全部挖掉一样,可以看到骨头,大概有四五十厘米,创面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绿色、黑色,什么颜色都有。”
老人的病情让蔡元霆受到了心理冲击。他告诉记者,当时老人住在山里一栋房子的二楼,他走到一楼的时候就已经闻到老人身上伤口的臭味了。走到二楼,只见地板上都是脓液干了以后的样子。蔡元霆给老人擦拭脓液就用了三包棉花,随后包扎伤口,戴着两层口罩老人伤口的味道仍直往鼻子里钻。“生理上真的有点想吐,但是怕伤害到老人,很痛苦。”
队员为细菌战受害老人清创包扎
蔡元霆告诉记者,这位老人因为腿受伤,没法干活,家里的生计都靠老伴支撑,虽然生活不富裕,但看到年轻人来家里,老两口很高兴,给每个人都拿了一大袋子自家种的桃子。“我觉得他们给我们的东西远远超过了我们带给他们的。”蔡元霆说。
遗憾的是,这位老人已经去世了。“之前有医生来看过,他腿部的创面已经癌变了,老人去世可能与这个也有关系。”蔡元霆告诉记者,这两年,丽水周边的细菌战受害者正在慢慢“消失”。“这些老人大概是在1940年到1945年之间被细菌战伤害的,10年前统计的时候丽水周边还有一百多人,去年我们统计的时候就只有二三十人了。我觉得不能因为老人们的消失,就让这段历史被悄无声息地遗忘。”蔡元霆说。
在实践活动的第二年,记小医抚平历史伤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网络上“火”了,这让蔡元霆感到很欣慰,他觉得这种曝光和宣传能让更多人关注到细菌战这一残酷的历史。“我看到评论里很多人说知道细菌战,但是不知道这些受害者的伤口现在也无法愈合,我觉得这段历史不能被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