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3月26日下午,濮阳职业技术学院11名在校大学生分别收到由团市委、市文明办、市仁爱青少年救助中心、河南福兴基金会联合颁发的荣誉证书。和他们一样同时收到荣誉证书的,还有其他5名在全国各地就读的濮阳籍在校大学生。

这16名在校大学生之所以受到表彰,是因为他们在市仁爱青少年救助中心开展的“云陪伴”助学活动中表现优秀。自2021年“云陪伴”活动开展以来,共有620名濮阳籍在校大学生通过线上陪伴的方式,温暖了全市184名特殊家庭孩子的心。

市仁爱青少年救助中心理事长韦怀银介绍,仁爱团队帮扶的孩子,很多属于服刑人员子女或刑事案件中受害人子女,还有事实上的孤儿、类孤儿。特殊的家庭环境,让这类孩子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扶,更需要精神上的关爱。疫情期间,志愿助学工作受到了很大影响,尤其是他们不能经常上门看望、慰问、陪伴受助孩子。如何在疫情之下保证助学工作不停滞?如何在给孩子物质帮扶的同时助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2021年底,仁爱团队创新推出了“云陪伴”项目。

“云陪伴”就是通过网络进行“线上陪伴”。仁爱团队先是在濮阳籍在校大学生中发布了招募志愿者启事,并从北京聘请专业人士,对报名的志愿者进行集中、专题培训,培训合格后被称为“陪伴师”,再和孩子“一对一”结成“云陪伴”对子。最初,有84名志愿者经过培训成为“陪伴师”。随着报名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仁爱团队决定加大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力度,由原来一名大学生帮扶一名学生改为数名大学生帮扶一名学生。目前,参与“云陪伴”的大学生共有620名,共参与帮扶184名孩子。

这184名拥有专属“陪伴师”的孩子,全部来自我市各县区,大都住在偏远农村,其中绝大多数是服刑人员子女和刑事案件中受害人子女。“陪伴师”先和孩子家人取得联系,再通过孩子家人的电话和微信,不定期和孩子进行交流。为了让孩子和“陪伴师”有共同语言,仁爱团队特意将女孩与女“陪伴师”结对,男孩与男“陪伴师”结对,同时根据每个孩子不同情况分配“陪伴师”。

在“云陪伴”中,“陪伴师”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采用多种方式让自己陪伴的孩子取得进步。在他们的陪伴下,有的孩子逐渐变得阳光开朗,有的孩子在学习上取得了不小的进步。长期的陪伴也让“陪伴师”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家住王助镇、就读于海南大学的崔成阳,通过“云陪伴”与台前县一名和奶奶相依为命的小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后,经常和孩子交流,两个人虽没有见过面,但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平时孩子一有什么事情就和崔成阳分享,从内心将他当成了自己的哥哥。就读于河南工业大学的岳永康,在学校开展的活动中被奖励了一个书包,他把书包寄给了自己的“云陪伴”对象,受助孩子专门把书包留作了纪念。

2023年春节前,韦怀银带领志愿者到台前县给受资助的孩子送去了新衣服。一名孩子高兴地告诉他,自己在考试中取得了“双百”的成绩。“那一刻,我觉得很欣慰,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陪伴,让每一名孩子都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的梦想之花灿烂绽放。”韦怀银说,虽然现在志愿工作已经恢复正常,但“云陪伴”项目不会停止,只要孩子们取得一点点进步,就值得志愿者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本报记者 袁冰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