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海
【资料图】
是湖北省当阳市半月镇红光村的村民
从2006年开始
老陈一家都在干一件事儿
还债
他一共有210个债主
但十几年来
这些债主不但不催他
有的还继续借给他钱
陈廷海曾是一名粮油经纪人2006年夏天
他把一批价值上百万的油菜籽
交给一位油脂厂老板后
却遭遇了对方跑路
不仅自己损失了7万元
还欠了210户村民共计98万元
从此陈廷海走上了一条风雨还债路
“无论如何也要给大家一个交代!”
遭遇变故后
除了留下了些口粮
陈廷海把家里值钱的物件全都卖了
平日里,陈廷海下地干活、收粮卖粮
妻子刘志君则在家种菜、饲养家禽
虽然鸡鸭遍地
老两口却很少能吃上荤菜
大多都卖了换钱
这样简朴的日子
他们一过就是17年
陈廷海的儿子陈超
曾以667分考入天津南开大学经济学系
成为村里“最有出息的孩子”
父亲出事那年,他正准备考研
为了帮父亲还债
陈超决定放弃考研,参加工作
这些年,他帮家里还债近20万元
“或许有遗憾,但从不后悔。”他说
“只有还清,我才能挺直腰板做人!”
这些年
村里家家户户陆续都盖起了新房
但陈廷海家的这三间平房
却一直没有翻新
一分一分地攒,几百几百地还
一家人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还清债务
陈廷海家原有7亩多田,水稻和油菜轮种
遭遇变故后,他先去建筑工地打工
但风霜雨雪到年关,他发现工钱结不下来
陈廷海又回到村里租下6亩荒田
每天凌晨5点,他就下地干活,把13亩田管护得不见一根杂草
“产量就是钱,哪怕多收一担谷都好。”
“我这里就2000多元,算是陈廷海欠得最少的一笔,多的一笔有两万多元。”53岁的村民杨志琼说
当时想过去要钱吗?
“没有。”
打过欠条吗?
“没有。”
不怕他跑了?
“他不是那样的人。”
要是他还不上呢?
“还不上,便还不上吧。就当那一季没有种呗!”
没有一个庄稼人会真的不在乎收成
只是在她心里
还有一份更重要的“滴水之恩”——
“20多年前,我们家里太穷,小孩读书交不上学费,一到报名就找陈廷海借钱,他从没推脱,也从不催着还钱。”
村里找陈廷海借钱读书的
少说有30户……
原来陈廷海早年跑运输
又做粮食经纪
在村里第一个买自行车和手机
但他自己宽裕的时候
从来不忘帮衬乡亲
有村民买种子、化肥、饲料等急需用钱的
陈廷海便会帮乡亲们垫付
善人者,人亦善之
17年间在陈廷海旧债未清的情况下
许多乡亲仍毫不犹豫地借钱、借粮给他
陈廷海最艰难时
杨志琼直接1000多斤棉花塞给陈廷海
让他拖去卖了
有老人听说陈廷海收购粮食缺钱周转时
主动借给他8000元
她说:“这个时候,就该众人抬一下。”
陈廷海有一卷欠条
这50多张欠条
大多是陈廷海借钱还钱、从旧债转成的新债
“没有一位老乡上门要债,才更要打欠条。因为比债更难还的,是人情。”
如今,他还有14万的欠款没还
——那是他最后的欠款
17年的还债路,也是一次长征
长征路上,陈廷海不是一个人
妻子儿子全力支持,兄弟姐妹多次援助
从天而降的重负之下
家是他最坚强的后盾
陈廷海坚持17年
他欠钱的210户村民信他17年
没一户上门讨债,没一人恶语相向
最难的时候,有乡亲鼓励他
“只要人在,比什么都强。”
陈廷海的“信”让人眼角湿润
乡亲们的“义”更令人热泪盈眶
其实每一个关于信义的故事里
都有很多中国好人
好人受善待,好人有好报
这比什么都重要
来源:农民日报根据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北日报等整理
监制:梁冰清 编辑:刘婉茹(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