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一大早,在邻水蓝天救援队队部,队员们正在整理、保养一批地震救援装备。液压破拆器、生命探测仪、凿岩机、无齿锯、起重气垫……装备箱上大大小小的通关单,显示这批700公斤的装备,刚刚结束了在土耳其地震救援的使命。

2月6日,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近百个国家的一万余名救援队员在联合国的协调下参与地震救援行动,这其中,就有携带这批设备的4名广安籍蓝天救援队队员的身影。

出发!挺进!在废墟中搜寻生命信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月6日上午,在新闻中看到土耳其地震的消息后,邻水蓝天救援队队长杜进第一时间翻找出护照。在确认过护照仍处在有效期内,他一边打开中国蓝天救援队队长群,准备填写跨国救援行动报备表,一边安排队员们清点地震救援装备。

曾参与过老挝水电站大坝坍塌国际人道救援行动的杜进知道,这种强度的地震,受灾国极大概率会寻求国际援助。

杜进(左二)与队员们合影。 (图片由杜进提供)

随后中国蓝天救援队迅速启动的报备程序,证实了杜进的观点。广安各地共有10余名蓝天救援队员报名,因护照时限问题,仅有杜进、余承杰、刘洋、邓有泉4人报备成功。

2月7日下午5时,广安蓝天救援小组4人从邻水出发,驱车800多公里赶赴武汉集结地,于8日晚直飞土耳其,抵达救援行动地已经是翌日上午10时。

来不及休息,队员们便马不停蹄赶往救援现场。本次救援行动,中国蓝天救援队四川籍28名队员划分成3个救援小组,杜进负责指挥其中的第3搜救组,主要负责在废墟下搜救被困人员。

在搜救行动中,队员们争分夺秒,不顾个人安危,在废墟里一寸一寸搜寻生命信号,平均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

“白天气温零下10摄氏度,夜晚在零下15摄氏度,很冷。”杜进告诉记者,在搜救行动中,队员们常常顾不得低温和休息,昼夜连续作业。冷了困了就在一旁的篝火边坐着休息一会儿,杜进的护膝就是在一次烤火打盹中烧坏的。

在异国他乡救援,队员们还克服了许多生活上的困难。因为饮食习惯差异,杜进吃过最可口的一餐是由第二批次救援队带来的方便面,两名队员分吃一袋。其余时间,大多是冻得坚硬的面包,有的队员嘴都咬破了。

救援!救援!接力搜救绽放生命奇迹

为了不给受灾国增加负担,中国蓝天救援队往返费用均由队员个人承担。在此次土耳其地震救援行动中,杜进等广安籍队员仅往返机票费用就在2万元以上,装备托运更是所耗不菲。

但这些和救援成功的喜悦相比不值一提。

在此次救援行动中,最让杜进高兴的是,中国蓝天救援队在2月10日成功救援出一名幸存者。

2月9日上午10时,杜进抵达马拉蒂亚省地震灾区,于11时展开搜救作业。

下午6时,第3搜救组在一废墟下发现生命信号,四川蓝天救援队立即开展营救行动。队员们一边加固废墟,一边破拆掘进。到2月10日凌晨1时,救援行动取得重大突破,已经能在废墟中看见被困人员身影。

凌晨1时40分,考虑到四川蓝天救援队连续13个小时高强度作业,现场指挥部决定由江西蓝天救援队接手。凌晨3时许,该名被困人员被成功救出。

经过4小时休息后,杜进所带领的第3搜救组又一次投入到新一轮紧张搜救行动中。

地震搜救中。

10日下午4时开始,队员们经历了49个小时、跨越两个昼夜的紧急救援行动,在零下12摄氏度的低温下,与土耳其国家救援队并肩作战在废墟中救援出两名被困人员。“营救难度太大,5层楼坍塌成叠饼状,被困者位于2楼,加上温度太低,被困者在救援过程中失去生命迹象。”

此后的3天,杜进等广安籍队员一直奔波在搜救行动中,每个人都磨破手指,消瘦了身形。

经过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研判,于当地时间2月15日开始分批撤离国际救援队伍。

2月16下午,在中国蓝天救援队即将撤离时,马拉蒂亚市长亲自送行,不少土耳其当地民众和志愿者、警察,自发聚集在驻地,送别万里驰援的中国救援队。

善良没有国界,生命不分种族。杜进说,此次救援行动,让他感受最深的场景是,抵达土耳其机场时,机场旅客和工作人员用中文喊“中国蓝天加油”,队员们回应“土耳其加油”时的场景。

2月22日,记者见到杜进时,他正在邻水蓝天救援队队部为即将举行的慰问抗战老兵和周末的绳索培训忙碌。

“没得时间休整,手头还有很多事要做。”杜进说,为构建渝广跨省域救援机制,邻水蓝天救援队近期还将挂牌成立川渝高竹新区中队。

令杜进欣慰的是,近年来,全社会支持民间救援的热情愈发高涨。“目前正在装修的新队部是由开发商免费提供,装修建材也是由爱心企业捐赠,队员们义务施工。”

去年,邻水蓝天救援队出勤人数突破500人次,其中出勤50个小时以上人员就有200多人。自2020年正式成立以来,邻水蓝天救援队出勤逾1500次,有力护航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广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