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管好网络虚拟空间,依法治理网络暴力是重要内容。近年来,通过开展“清朗”系列等专项行动,整治网络暴力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网络暴力行为仍时有发生。去年7月,一位染粉红色头发的年轻女生,在爷爷病床前分享了考上研究生的喜讯,并配图发到社交平台。此后网络上出现大量恶意揣测、人身攻击的信息,导致女生备受抑郁症困扰,于不久前不幸离世。年轻生命的逝去令人扼腕。很多人在叹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网络暴力的社会危害性。众多陌生网友对同一个对象恶语相向,以语言攻击、图片揶揄甚至以表情包调侃,这会给当事人及其亲友都造成巨大伤害。一些网络暴力受害者难以主动规避网暴,正常的生活受到影响,难以走出痛苦、恐惧,就像在跟一头看不见的大象角力。不断加强网络暴力治理力度,可以说不仅重要,而且必要。当前,治理网络暴力还面临不少难题。不只是存在认定难、取证难、治理周期长等老问题,一些施暴者还会使用缩写、谐音、表情包等新形式规避审核,利用平台添加好友、发私信等功能绕开监管。为了获取流量,一些人罔顾后果炮制低俗谣言,只图博人眼球;为了逃避追责,一些人利用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注册“小号”,监管往往难以追根溯源。面对这些新现象、新技术手段,治理网络暴力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图源《人民日报》根除网络暴力,关键在做好全环节监管。2022年11月,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强调加大网暴治理力度,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以有效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维护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针对网络暴力呈现的新特点,一方面要立足于预防,通过明确细化涉网暴内容标准、构建网暴技术识别模型等,增强识别预警准确性,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一方面要着眼于管护,通过设置一键防护功能、建立快速举报通道、加强评论环节和重点话题群组管理等,强化网暴当事人保护,严防网暴信息传播扩散。对于网暴相关账号,以及借网暴恶意营销炒作等行为,当依法从严处置处罚。涉及违法犯罪的,相关部门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打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组合拳”,才能有效铲除网络暴力的滋生土壤。根除网络暴力不是一时、一地、一家之事,同样离不开亿万网民的自律和努力。针对个人集中发布侮辱谩骂、造谣诽谤、侵犯隐私等违法信息及其他不友善信息,经过互联网的发酵,伤人威力将远远超出发言者的想象。需要看到的是,网络是个开放的公共空间,看起来只是漫不经心的“一人一句”,但如果乘以巨大的基数,就可能变成将人冲毁的“浪潮”。“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既有分量、也有力量,在按下发送键前,每位网民都要掂量一下话语的轻重,做到有话好好说,避免主观先行、过激表达,不给他人工作生活造成困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网络暴力大行其道,今天的施暴者,明天很可能成为被害者。无论出于何种理由,是网络暴力就应该坚决反对、主动抵制、依法严惩。压实监管责任、加大震慑力度,让“按键伤人”无法得逞,让网络生态日渐清朗,亿万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才能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