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李传新 通讯员 周瑾容
(资料图片)
随着新一波新冠感染高峰和重症高峰的到来,人们的工作生活再次按下了暂停键。作为经历过多次疫情防控考验的省级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全力以赴鏖战此次“疫峰”。
全院打通收病人,解决“床”的问题
“老年科吗?马上会有2位患者送进来,需要心电监护和吸氧,请做好准备。”12月29日早上8时许,医务部黄婕作为当天医疗救治协调专班负责人,和急诊医学科护士长田馨怡一道,正在为患者联络协调床位。她们的手上,还有厚厚一叠住院证等着“安置”。
迅速响应、快速处置、上下一心,这是湖南省人民医院面对疫情“大考”给出的最佳答案。随着患者数量激增,急诊科从12月中旬起就满负荷运行,仅天心阁院区,日平均急诊量达600—700人,抢救人数超过100人,是平时工作量的2—3倍,以新冠病毒感染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居多。
为加速分流,加快周转,医院迅速制定应对方案,调整“三级分层”收治结构布局,即重症、危重症患者收治到各综合ICU、专科ICU,亚重症收治到呼吸内科、老年病科、感染科,有相应基础疾病的患者收治到心内科、神内科、肾内科等内科系统各专科病房,病情相对较轻的收治到外科各科室。医务部每日排班,派专人坐镇急诊科协调收治,各行政部门也派出人员维持秩序、导诊导检、协助转运。目前,仅从急诊抢救室分流到全院各个科室的住院患者,每天多达70人以上。
生命至上打硬仗,解决“救”的问题
“救人、救命,这是医务人员基本的职业操守和使命担当,不能掉链子、讲条件!”医院领导班子24小时轮班值守,率领全院职工与病毒交锋、同时间赛跑,全力以赴投入到医疗救治工作中。
面对急诊科高位运行的状况,为确保重症患者的救治,医院分秒必争下出3步“快手棋”:一是集中管理全院现有ICU。全院3个院区6个综合ICU、11个专科ICU统筹管理,就地扩容,由原来的227张床位快速扩容至348张,医务部直接调配,每日上报重症床位使用情况;二是迅速转化一批临时ICU;三是建立动态高效互转机制,充分保证患者救治安全,便于集中管理。
由于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分散收治在全院各个科室,医院以多学科协作为抓手,多措并举,成立新冠病毒感染重症专家救治组,并安排重症、呼吸、急诊专家各2—3名定点指导专科ICU病房重症患者的救治。同时,推出呼吸科医生对点包片到科制,将23名呼吸科医生全部点对点分到全院的每一个科室,只要一个电话,他们就会出现,进行专科会诊和指导诊治方案,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兜底”。
梯队作战调人力,解决“人”的问题
这一波感染高峰来势汹汹,很多医务人员纷纷中招,医院的日常工作节奏受到打击。12月22日,医院发出题为《百年血性,白衣风骨,我们在一起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慰问信,号召大家风雨同舟,共克时艰。职工们纷纷响应,“我可以”“我来上”……大家用各种形式请战、参战。
配齐一线刚需力量,保存有生战斗力量,储备后续机动力量,调配人力资源是摆在面前的一道最难解的题。“医务部管医生、护理部管护士,全院一盘棋,一切行动听指挥”,全院启动跨专业、跨学科、跨院区支援调剂,以现有急诊、重症和内科系统人员为班底,调动一切力量,想尽一切办法,充实和储备重症救治团队。
为提高大家的重症救治能力,医务部、护理部还先后举办线上线下新冠病毒肺炎危重症救治及护理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课程包括新冠肺炎患者救治重点、重症患者的早期识别和呼吸支持策略、重症患者的评估与监测,培训医护人员4500余人次。
“战时”物资管到位,解决“物”的问题
“医护人员在前线战斗,我们得给他们送装备、送武器。”设备办胡艳辉的手机这段时间常常在午夜急促响起,最多的时候10分钟能接15个电话。呼吸机、监护仪、喉镜、床旁血滤、心电图机、输液泵、注射泵、营养泵、高流量吸氧等医学装备,成了最紧俏的救命物资。
胡艳辉有着近30年医工经历。全院2万多台(件)医疗设备,她和另外5名医工,一年365天和这些设备打交道,哪些是精密高端设备、放在哪个科室、使用状况如何等,在她们的脑海中有一张清晰的“Excel表”。随着ICU扩容增量,对于呼吸机这类紧急设备,医工们一边在全院合理调配,一边紧急采购补充,并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技术支持与保障。
危难时刻显本色,紧要关头显担当。在新阶段、新任务、新挑战面前,省人民医院4000多名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始终坚定地守护在患者身旁,传递着希望和力量。
(一审:李传新;二审:刘文韬;三审:杨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