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制作丨侯艺松

▲吴老大察看柠檬香橙长势。摄影丨侯艺松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侯艺松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李颖)“这个柠檬香橙太好吃了!”“好独特的口感,怎么购买?”12月17日,在第四届江西“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博览会赣州馆内,不少观众品尝过昌蜜果业展出的各式脐橙后,连连点赞。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嫩黄的柠檬香橙、金灿灿的“一品红”……展柜上,一排排不同品种的橙子如小山般堆积;一旁的试吃区,盘子里切好的果肉渗出饱满的汁水,令人垂涎欲滴。

昌蜜果业的负责人叫吴承云,他是会昌县有名的脐橙种植能手,在小密乡莲塘村杨梅湖畔拥有1000亩橙林。

由于旱情,今年会昌县脐橙产量减产近四分之一。“我两年前就安装了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吴承云说,由于提前部署,今年干旱对他的果园影响并不大。

吴承云因为在家中五兄弟排行第一,也被熟悉的人称为吴老大。19年前,他带领两个兄弟全家从湖北秭归来到会昌,从此落地生根。在莲塘村杨梅湖畔的千亩山上,三兄弟为橙而梦、为橙而忧、为橙坚守,以勇气和执着实现创业梦想,用智慧和知识绘就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

勇气

秭归是“中国脐橙之乡”,吴老大也是种果世家出身。他初中毕业后进入华中农学院宜昌分院学习柑橘种植技术。他当时的老师,是有“中国柑橘学科奠基人之一”美誉的章文才教授。

秭归种植脐橙历史悠久,但是受地形影响,在当地能种个十来亩就算是大户了。难以扩大种植面积,让空有一身技艺的吴老大心有不甘。

1999年,吴老大在广东考察时发现,秭归脐橙在当地收购价是1.2元/斤,而当时还声名不显的赣南脐橙竟然卖到2.85元/斤。“这是我第一次吃赣南脐橙,太好吃啦!”他说,饱满多汁、入口化渣的赣南脐橙当时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3年,当时赣南各地都在鼓励发展脐橙种植,没有脐橙发展传统的会昌县也想尝鲜。然而,作为一个新产业,本地农户没有经验和技术,大多处于观望状态。

“会昌县来我们这引进种植人才,我一听,他们那地广、租金少,还有政策扶持,当即就决定去看看。”当年6月到9月,在“三顾会昌”后,吴老大终于在小密乡杨梅湖畔找到了理想的种植地。“这里有水源,山上的土壤适合挖掘,若能把我们秭归的技术带到这儿,准能成事!”

在小密乡落脚后,吴老大跑回秭归,说服弟弟们和他一起来种橙。“当时我们在秭归有自己的橙园,发展得也比较成熟,来会昌种橙无异于从零开始。”吴老大坦言。

“大哥说这事行,准行。”“去了万一不成呢?”“试试吧,不行再回来。”……有支持、有担心、有犹豫,经过一番讨论,老二选择留在家乡照顾父母,老三吴承需和老四吴承肖则决定跟着老大一起来会昌“开天辟地”。

吴老四还记得,出发前,他们在老家和亲人吃了团圆饭,中午坐大巴车来到宜昌市,再乘坐十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抵达广东韶关,直到第二天下午才抵达会昌。尔后的很多年里,每逢春节,他们要像候鸟一样,在湖北和江西之间往返探亲。

坚定

创业伊始,条件艰苦。吴家三兄弟买下了杨梅湖边的一处农房,三家人挤住在里面。

“当时觉得这几个外乡人真拼啊,吃住都在山上的工棚,天不亮就起来清山、订苗、整带、打穴……”时任果茶站站长的会昌县果茶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余春平对这一家人很是敬佩。

三年挂果、五年丰产,脐橙的生长期长且投入大。2004年至2005年,三兄弟把树苗种上山后,就遭遇第一个大难题——没钱了。

“在这里种脐橙,投入要比在秭归多得多。”吴老大说,从没遇到过的虫害、冰冻天气让他们前几年几乎没有收益。再加上江西春天湿度大,病菌多、杂草也多,需要投入更多的有机肥和人工除草,这让他们的成本翻了几番。

关键时刻,当地政府通过创业贷款和补助解了三兄弟燃眉之急。

在那段最艰难的时光,除了政府的帮扶,吴家兄弟还通过技术和劳务服务,给别人的果园修剪果苗赚外快。吴老三说,当时很多人都在种果树,但是不懂修剪,因此就有了商机。后来,他还从秭归不断叫人过来组队修剪,一天可以挣1000多元。

吴老三有一个独门剪枝技术,那就是“一干三枝”。“做好了‘一干三枝’,那就真正能做到大枝稀,小枝密,挂果不费力!”后来他除了种橙,还另辟蹊径走上了专业剪枝的道路。

“很多果农缺乏专业技术,投入了却没有收获。我想通过我的剪枝技术让更多果农增收。”吴老三说。

2019年,吴老三创办了新果农社会化服务团队,受到广大果农的积极响应。如今,队伍从初期的11人发展到2000余人,从会昌一个小队,发展成为全国近50个分队。越来越多的返乡创业青年、果农、农村剩余劳动力等,通过培训学到了一技之长,加入乡村振兴的大军中。

眼光

度过了创业困难期,2011年前后,三兄弟的果园真正进入了丰果期。

“虽然丰收了,但是脐橙的季节性太强了,市场价格波动又大,这个钱赚得不踏实。”冻灾、虫害、滞销……之前遇到的一连串的“打击”让吴老大萌生出引进新品种的念头。

“2012年,我在中国柑橘研究所看中了30个品种,但1个品种的1根枝条就要1000元,每个品种都需要10根枝条。”吴老大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没那么多钱,讨价还价后,对方从30万元降到了20万元,但我只付得起15万元,最后还欠了对方5万元。”

嫁接、长芽、试花、挂果……4年里,吴老大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这些小树。直到2015年,“一品红”和柠檬香橙两个新品种越长越好,尤其是柠檬香橙,其独特的口感让吴老大惊叹不已,试种成功后,他又各种植了100亩,今年预计产量十余万斤。

吴老大的3个育苗棚里有10万多株柑橘苗。“为了保证品质纯正,2016年我开始自己育苗,培养更多新品种,以此延长柑橘销售期,提升市场竞争力。”

凭借过硬的品质,由吴老大的公司——昌蜜果业展出的柑橘类产品连续3年在“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展销会上荣获金奖。

不同于大哥一心扑在培育品种上,吴老四夫妻在种橙期间意外发现了另一门“生意经”。

“当时我们养了很多只鸡,希望发挥鸡吃草的功能,协助除草,没想到还搞出了‘林下经济’。”如今,夫妻俩养殖蛋鸡数量达6000多羽,年产鸡蛋90万枚,产值160万元。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养的鸡和产的蛋于今年6月获得了富硒产品认证。夫妻俩在会昌首创“有机脐橙+绿壳鸡蛋”的复合种养模式,成为远近闻名的脐橙种植能手和致富带头人。

智慧

肯吃苦,脑子活,是大家对吴家兄弟的共同评价。而善于学习,敢于应用最新的现代化农业科技,更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记者在吴老大脐橙园里看到,一根根黑色管子和果树根部相连,水管布满小孔,一按遥控器,水就会顺着小孔喷水,直达果树根部。

“这就是我说的水肥一体化。”吴老大介绍,“我2020年安装这个系统时,其他人对这个技术还在观望,怕只是噱头,毕竟价格不菲。”吴老大说,他两年来陆续安装了400亩系统,投资近百万元。“我当时安装它是为了日后方便施肥,没想到在今年的大旱中躲过一劫。”

实际上,水肥一体化在当地果农中并不普及。在全县1.5万户果农中,只有100余户安装了此系统。

吴老四家的果园也有一个好东西,就是“智能环境监测站”。一个插了两根“天线”的盒子,3架太阳能板,就构成了这个拥有独立供电系统的检测站。

“这是我们和‘京东农场’合作的,可自动监测墒情、虫情,测量温度、湿度、光照等,为生产计划提供更精确的依据。”吴老四介绍,他还在建一个智能分拣中心,建成后可实现分拣自动化。

吴家兄弟的善于学习,看看“技术痴”吴老大半面墙的书柜就可见一斑。书柜里除了不少已经泛黄的专业书籍,还有许多像《果农之友》《南方园艺》等最新期刊。除了了解行业最新的资讯和技术,他每天都看学习强国。“什么是农业现代化,什么是农业绿色发展,都要弄明白。只有跟上国家的脚步,咱们农民才能找准发展的方向。”

抖音里搜索“新果农吴老三柑橘修剪”,10.3万粉丝,105万个赞,算是在业界小有名气。视频里的吴老三,黝黑的面庞,头戴草帽,挥舞着一把剪刀在不同的树前,边操作、边讲解他的“一干三枝”技术。很难想象,他为了精益求精,两次到栽培技术先进的国家自费学习。

在吴老四家里,老四媳妇王琼芳的笔记本同样令人惊讶。“果树生物学特征要求;价值营销、线下引流推广;人才引进、扶贫车间……”从技术学问到电商知识,从相关政策到营销金句,她的笔记本上可谓是琳琅满目。

近几年,王琼芳积极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只要有课,她就报名。她说,“现在国家提供这么多机会供我们学习,大家都告别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做派了……”

“在会昌县所有果农中,无论是种植规模还是品种,吴家兄弟都算是数一数二的。”在会昌县果茶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汪小波看来,这群外乡人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手段带到了这里,带动更多果农“开疆拓土”,其中还有80余户和他们一样的外乡人。他们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让会昌“好山好水好风光,有橙有诗有远方”成为现实。

编辑:曾宜奇

复审:罗彩华

审签:邵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