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城市面貌精彩蝶变,不仅是一幢幢崭新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更少不了一些老旧小区的全面焕新。一批建设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的小区,因基础设施落后和老化,一系列安全、环境等“通病”亟需升级改造,这也成为许多居民的美好心愿。
在不搞大拆大建且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前提下如何兜底出新?近日记者走访锡山区多个老旧小区改造现场,从中寻找典型样板。
对“症”改造精准发力急难愁盼
(相关资料图)
在东亭街道竹苑新村南区,涉及33栋楼、710户居民的大范围改造正进入最后攻坚阶段。“不管是路面、外墙、楼道、管线,还是沿河的健身步道、楼下的绿化,全都和以前不一样了。”一直住在这里的高阿姨真切感受到熟悉的灰色老房品质大跃升,新换的黄色外立面温暖又怀旧。
各类事关安全的改造最先开展。“先从消防、顶层防水、道路、市政管线四网合一开始,多路并进解决基础设施的焕新提档后,再进行系列美化、智能化工程,细致到空调百叶护栏设计、一楼住户的户外定制水池等。”负责该小区改造的华仁建设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
“以前楼下全是香樟树林,杂草丛生,还有部分业主占用公共空地堆放闲置杂物和垃圾等,不仅难看,还存在安全隐患。楼里原来没有完善的消防系统,前几年有居民在车库飞线充电,真出现问题消防车进来都有困难……”经过改造,每个楼道都安装了自动喷淋装置和消防箱,确保消防水源全覆盖。
老小区的问题还有不少,比如大家吐槽最多的就是水泥路面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因为排水不畅积水严重;停车问题也是天天火烧眉毛,车位配比规划初期就有“胎里毛病”,有车的业主只好各凭本事“见缝插针”停在树林里或者墙根边;这两年电动汽车增加不少,充电桩“无处安放”也成了老小区的“流行病”。
据介绍,本月底前竹苑新村南区将全部完成改造。施工中聘请专业设计单位重新改造绿化带,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融入停车功能,小区主车道变为双车道;树林改为视野更开阔的灌木和草坪,沿居民楼等部分的“边角料”绿化充分归并成完整路面,再重新划设车位线,沿河的绿墙附近新建新能源车棚,成排加电站解决新能源车的“吃饭”问题,停车位总计增加到了703个,实现1:1配比,基本满足居民停车需求。
以新换“心”多方共议破解难题
一个宜居的家园同时应该是有温度、有文化的社区。小区改造与精细管理齐头并进,居民的幸福感“原地升级”。
今年初,东港镇新嘉苑率先完成改造,小区顶层住户不再漏水、返潮了,绿化景点精致整齐了,水电气全面更新换代,公共空间多了健身步道和儿童游园……地铁物业入驻小区后的变化,让居民们直呼惊喜,社区构建起“红色物业”体系,一一破解管理难点痛点。
“现在连晾衣架都有合适区域,原来东一个西一个的圈占像一条条补丁,可难看了。以前没有物业,一直担心这样的房子儿子娶媳妇都会有问题,现在一改真漂亮了,什么都是新簇簇亮堂堂的,商品房有的这里全都有!”新嘉苑老业主蒋丽萍说起小区“颜值”的今昔对比感慨良多,有感于这种美好,她主动申请成为楼栋长,在疫情防控、社区调查等需要出力的时候,主动拉上楼里的老姐妹一同上阵。
小区成立物业服务中心后,不仅增设智慧门岗和门头改换升级,需要多轮次沟通、协调的问题也有人管到底了。“我家卫生间一直漏水漏了8年,严重时每次都找外面的施工队解决,一直治标不治本。”一名次顶楼的住户苦恼地向物业反映,因为楼上的房子长期空关,业主人在外地,涉及公共部位的管线检查和处理一直没法彻底进行。“我们通过各种办法,跑了几十趟终于找到了楼上的业主,原来是楼上的防水做得不好,加上雨水管淤塞导致雨天渗水。”物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不仅包干了公共环境改造和后续管理,还通过在每栋楼建立“业主群”的方式收集维修问题、反馈解决进度,每个群还挂钩一名社区干部,所有“被吐槽”问题全员参与、全部公开,一个个业主群就是居民们的“议事堂”,问题快进快出成了小区的新常态。
大量“老破小”纷纷上线各类深度清洁和保养项目,从而实现“逆生长”。从锡山区住建局了解到,2021年到2023年,该区计划改造176个老旧小区,总建筑面积639.29万平方米,惠及居民4.7万户。其中,今年启动68个改造项目,1个已完成,施工中53个,其余的到明年全面完成。(陶洁)
编辑: 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