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因地制宜,多措并举,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但也要清醒看到,懒政怠政、躲事推责、吃拿卡要等损害营商环境行为依然屡有发生。从各地通报的案例看,仍有个别党员干部目无法纪、徇私枉法,侵害了市场经营主体和群众利益,破坏了亲清政商关系。

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突出表现在‘不为’‘不廉’‘不公’:

有的对企业需求漠不关心、对企业诉求久拖不办、对企业办事遇到的问题推诿扯皮,遇到问题绕着走,迟迟不肯抓落实;


(资料图片)

有的利用职务之便,徇私枉法,为其亲属或特定关系人的经营活动量身制定准入条件,谋取私利;

有的干预插手市场经营活动,在政府采购过程中收受投标人贿赂,泄露标底、串通投标;

有的以强化行政监管执法力度之名,巧立名目乱收费,加重企业群众负担,对市场主体吃拿卡要甚至受贿索贿;等等。

当前涉及营商环境的利益输送呈现日益隐蔽的趋势,少数党员干部隐身幕后操纵,亲清不分问题被发现的难度较大,不作为,乱作为,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发展,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如何对症下药、精准施治?怎样推动职能部门查找并堵塞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漏洞,确保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首先是着力解决多头审批、重复审批、变相审批和服务意识不强问题。全面施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确保清单之外无审批,着力破解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制度性漏洞等根源问题,以严细深实监督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同时要认真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继续落实安商惠企政策,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服务保障企业发展。

其次是推进亲清政商制度建设。目前在提升营商环境过程中,政商关系把握不精准问题易发高发,有的变成清而无为、亲而失度。要正面回答涉企交往中困惑问题,明晰“什么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倡导做”,推动形成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督促支持干部队伍履好职、尽好责。

第三是围绕重点领域强化监督。精准定位重点领域和环节,紧盯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聚焦工程招投标、执法司法、审批监管等重点领域,深挖彻查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等腐败问题。定期梳理分析信访反映、监督检查、巡视巡察、审计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织密监督网络,严肃惩治严重违纪违法犯罪。

第四是广泛收集诉求反映,更好更优服务企业。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和群众最有发言权。要建立扰企监测直报机制,及时发现营商环境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开通快查快办“绿色通道”,下决心整治推诿扯皮、冷硬横推、吃拿卡要等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严肃查处阻碍企业发展梗阻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坚决向损害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亮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