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市场监管部门和平台还需及时出手,依法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等不当商业行为。

近日,日本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一事,引发全球广泛关注和热议。据红星新闻报道,受此事影响,一些地方悄然刮起“抢盐潮”,在江苏扬州大润发等超市,购买食盐的市民明显增多,一些品牌食盐的货架已被清空;8月24日中午,多个生鲜电商平台的低钠盐、无碘盐也显示“缺货”“补货中”。

这波“抢盐潮”是如何兴起的?据悉,与一些微信群中散播的耸动信息,以及部分网络主播的非理性建议不无关系。在不少网络直播间里,主播大肆推销湖盐或井盐,声称这些产品更安全,建议消费者“按箱囤”。一些人还会援引韩国市场上大量抢购囤盐的现象,刻意营造恐慌情绪。不难发现,这些声音更多是通过编造似是而非的理由,糅合一些缺乏逻辑关系的事实,忽悠不明就里的民众加入“抢购大军”,以实现超额带货等不正当目的。

其实,类似“食盐紧缺”等说法经不起严肃推敲。据专家介绍,我国生产食用盐所用的原料有海盐、井矿盐、湖盐,其市场构成比例分别为22%、61%、17%。暂且不说核污染水会污染我国海盐缺乏科学依据,即便只有井盐和湖盐,也足以满足市场需求。目前,我国每年的原盐产能为12053万吨,产量是9775万吨,食用盐消费量是1200万吨,国内的食盐产能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绰绰有余。

非理性囤盐,不管对个人还是市场来说都弊大于利。正如有网友吐槽的:十几年前抢的盐吃完了吗?这是把仓库存货转为家庭存货?盐虽是生活必需品,但每个人的摄入量也是有限的。根据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克,而市场上食盐的保质期一般在3年左右。如果真听了所谓“按箱囤”的建议,恐怕等到盐过期了也吃不完,只会给自己徒增烦恼。对市场而言,短时间内爆发的从众性“抢盐潮”,也会人为造成资源挤兑,影响正常的市场秩序。

当然,对于部分民众的恐慌心理,没必要过度苛责。要看到,有关我国食盐储备状况,不同食盐原料的市场构成,以及核污染水会造成的影响等,很多人可能并不十分清楚。一些人听到谣言或鼓动性说法后,立马跑到家门口的超市囤盐,更多是一种消除不确定性、求得心安的应激举措。

对此,有关部门及时展开辟谣工作,将相关现状和原理说明白、讲清楚,显然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民众疑虑。希望通过这次大型科普,人们的判断力和科学素养能够有所提升,让抢盐闹剧不再动不动上演。

另外,在此次“抢盐潮”中,一些推波助澜的商业力量也值得警惕。就像前文分析的,很多主播制造焦虑的耸动性言论,背后都是忽悠消费者超量购买自家产品的“生意经”。对此,市场监管部门和平台还需及时出手,依法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等不当商业行为。

此次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将对全球海洋环境造成难以预测的后续影响。面对这一挑战,加强持续性监测,严守包括食盐在内的食品安全标准,才能更好地守护公众健康,让民众真正安心。

来源:中青评论微信公号评论员:李康尼责编:李林芮编审:符亚丽终审:周建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