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16日讯1904年,胶济铁路连接起山东青岛和济南,横贯山东;2019年,鲁南高铁开通运营,山东高铁环线实现完整闭合;今天,“行走百年胶济、高铁环游齐鲁”文旅列车从济南西站缓缓驶出,带着人们在快进慢游中领略齐鲁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的风采,感悟中华文明的伟大。

泱泱齐鲁,文脉绵长。今年2月,山东启动文化体验廊道建设,亮出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线“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和“十大展示带”建设的蓝图,探索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以独特视角再次奏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主旋律。

文化创新关乎国家和民族兴旺发展。山东以胶济铁路为轴线,串联沿线4市17县(市、区)文旅资源,延伸至整个高铁环线和津浦铁路、兖石铁路及周边区域,打造“行走百年胶济、高铁环游齐鲁”文旅品牌,体现出山东谋定而后动、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的澎湃信心。


【资料图】

01/这条高铁线上,山东优秀传统文化“串珠成链”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历史文脉源远流长、学术思想根深叶茂、圣贤名哲人才辈出、遗存遗址广泛众多、红色文化资源富集、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近年来,山东聚焦文化“两创”,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绘就出一幅山东文旅“诗”和“远方”新画卷。

如今,山东全省5A级景区达到14个,现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家、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8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44个,旅游民宿集聚区16个;红色旅游、博物馆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等蓬勃兴起,“云看展”“云旅游”、网络直播、沉浸式体验等数字新业态加速发展,全省国家级和省级“文旅+”示范基地已达412家,居全国前列;“好客山东”品牌形象持续提升,连续三年纳入央视“品牌强国工程”,为全国唯一文旅类品牌等等。

可以说,山东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既实现了对齐鲁文化的创新展示、创新体验,又为全省文旅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强大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山东提出的“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正是其在国家规划的五大国家文化公园划定范围基础上,活用本土特色资源,探索本土实践提出的一份“山东方案”。

今天,随着“行走百年胶济、高铁环游齐鲁”文旅列车的缓缓驶出,也标志着山东沿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建设的全面开启。

这个春天,不妨登上高铁列车,一窥齐鲁大地文化“两创”不断实践探索的生动缩影。沿着这条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人们既能在雅乐中感受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厚重底蕴,也有机会体验一把唐代诗人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心胸气魄;可以在清晨的济南街头感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灵动与秀美,也能在傍晚的青岛海边复制黄渤念念不忘的“吃蛤蜊喝(ha)啤酒”的豪爽与惬意……在风驰电掣的高铁列车的加持下,人们可以穿越壮丽百年沉浸式感受齐鲁历史之美、山水之美、人文之美。

02/“好客”“好品”同频共振,创新表达彰显大省自信

今年春节期间,位于胶济铁路首站——济南大明湖畔的超然楼变身网红打卡地,无论是如潮的旅游客流,还是爆火的周边产品,都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山东文旅消费市场的强势回归。《人民日报》更是整版为其打Call,推介“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

“好客是真情 好品凭厚道”。自2007年在全国率先叫响“好客山东”旅游形象口号至今,山东立足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的比较优势,激活文化发展创新力,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域推进“山东手造”工程,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持续释放文化产业发展的澎湃动能。

在胶东,以往只会出现在年夜饭餐桌上品类繁多的花饽饽,定会引得你驻足流连;在肥城,桃木雕4000多个品种畅销海内外,全年桃木产业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在临沂,你会惊叹于沂蒙大姐徐海霞凭着一双巧手把煎饼做成了花。如今,她又匠心独运用“煎饼花”临摹起了梵高、莫奈、达利、拉图尔等画家笔下的名作……从“山东好品”“山东手造”,再到“黄河大集”,一个又一个爆款IP破圈,持续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今年 ,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文化体验廊道、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四廊一线”五条文化轴线涵盖的文化体验廊道,覆盖山东16个市、93个县(市、区)、1200多个乡镇(街道)、5万多个村(社区)、7000多万人口,总体规模占到全省的70%以上。其中,百年胶济铁路贯通山东“两纵两横一环双核”高铁网,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文物一览无余。

初春时节,随着“行走百年胶济、高铁环游齐鲁”冠名列车上线运行,我们欣喜地看到,有故事、会讲故事的山东,正以独特的视角提升游客体验,持续擦亮“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金字招牌,一个文化大省的自信和魅力越来越一览无余。

闪电新闻记者 贺晓菲 杨玉金  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