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沈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疫情防控工作第105场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刘郁介绍了沈阳市疫情防控医疗救治和分级诊疗相关情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健全新冠病毒感染者分级诊疗服务网络

统筹现有医疗资源,以区、县(市)为单位按照分区包片原则,将辖区内居民纳入管理,为网格内居民提供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在原有医联体工作机制的基础上,畅通双向转诊机制,确保诊疗链条清晰,责任人员明确,实现发热等新冠病毒感染者相关症状患者的基层首诊、有序逐级转诊。明确省、市三级医院作为医联体牵头医院及外部协作三级医院,建立对应转诊关系,按照分别包干的方式,与医联体内牵头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出相关专业医生出诊并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统筹医疗资源建立转诊关系,确保城市内、县域内患者及时转诊和救治。

明确分级诊疗流程

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重点,引导患者基层首诊。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对老年人开展健康指导和随访,根据老年人病情变化情况给予健康监测、用药指导、抗原检测等服务。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分级分类就诊转诊。二、三级医联体牵头医院负责对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能力的重型、危重型病例进行治疗。若患者不具备转诊条件的,由建立协作关系的三级医院派出专家下沉指导救治。

做好患者转诊衔接工作,落实医联体转诊责任。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新冠病毒感染者就诊。确保按时顺利转院、出院,加快床位周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提高新冠病毒感染处置能力

沈阳19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0家乡镇卫生院都设立了发热诊室,并公布了服务电话,配足配齐医务人员,完善设备和药品配置。加快推进ICU等病房建设,储备医护后备力量。建立由重症医学专业医护人员和其他专科经培训医护人员组成的混合编组工作模式。做好防疫物资及药品统筹保障工作。

积极扩容床位,增加可利用资源。医疗机构要结合自身实际,优化科室设置,整合病房,进行床位重组,外科系统及其他科系并入内科系统统一管理,增加内科系统床位和重症病人收治床位,以满足患者收治需求。

做好120急救能力的配置和调度

沈阳急救中心(120)各分中心分站,按网格人口和医疗资源配置情况,科学配置调动转运车辆,保证急救车辆及编组人员充足可用,开通就诊绿色通道,保障网格内新冠病毒感染高风险人群及时转运。

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支持作用

充分利用医联体心电、影像、检验、病理远程诊疗等资源中心,实现对网格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门诊)远程医疗全覆盖,提高基层医生对高风险人群的识别、诊断和处置能力。同时,依托各级信息化平台推动信息互联互通,确保需要救治的患者及时诊断、及时转运、及时救治。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的各牵头单位要充分发挥专科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刘东

推荐内容